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30 06:34:20瀏覽904|回應2|推薦15 | |
「看過清晨五點屏東的天空」枋寮中學柔道隊的晨間鍛鍊(照片取自沈家成FB經同意登出) 所以,身為運動選手,照顧的責任落在家庭及自己身上,這一點很重要,也唯有如此,自助才能人助,自己照顧自己才能成長、長大及成熟,最後才能成功,別人只能幫助你,無法取代你。而照顧選手,學校及教練是負責教育這一環,提供良好教育、訓練的環境,就是對選手最好的照顧,我看到有很多教練照顧選手,都超過一般教練的職責了,像是父母般地提供吃住,如導師般的提供生活、課業及升學各方面協助、諮詢及輔導,如醫生般的提供外傷、內傷、情商、心理傷的照料、諮詢及協助。 至於運動選手退役以後轉任當運動教練,是一種傳承,如職棒的王建民、彭政閔…等人,退役後隨即被球隊延攬當助理教練,請注意,我是用「助理」教練之詞,好選手不等於好教練,選手要能成為教練還有一段距離,還需要經過增強教練知能的養成教育及實習,而且要有比當選手還熱情的支撐,才有機會成為勝任的好教練(詳情請閱系列文章:http://blog.udn.com/wengcc3129/article?f_ART_CATE=1917265)。 「選手退役轉當教練」聽起來,合理又浪漫,其實不然,要知道,目前在台灣的運動教練,除了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職業隊教練之外,包含國家隊教練,都不是正式職缺,大多是任務型的職缺,沒有固定薪水及福利,只有車馬費津貼,是無法養家活口的。 而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也是不好玩,它是有正式職缺沒錯,但是是占用學校原有的員額,也就是多聘一位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就會少聘一位老師,小型學校員額及經費很少,根本不可能會聘教練,通常是大型學校校長很有心(或上級壓力)要推動某項運動,才會忍痛開出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的缺,可見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的壓力有多大,而且只能訓練當教練,不能上課當老師,而訓練時間是用上課的空檔,是一大早、下午下課之後,以及假日(集訓、比賽期間),有時還要用中午午休時間,有的晚上還要陪讀。以上是給績優運動選手,受政府照顧,將來退役以後要轉任運動教練,心理準備及建設。 (全文完畢)
作者:翁志成2020-09-25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