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18 08:53:28瀏覽1511|回應0|推薦11 | |
遛早兒回來一杯茶,既是愛好也是習慣。愛好是生活所積累,習慣是生活中養成。
說不清是什么時候喜歡上茶的。
模糊的記憶中,最早沾茶應該是六七歲的樣子。那次在外邊玩的渴了,按慣例跑回家從水缸里舀出一瓢涼水就灌了下去。可巧那天家里清缸底兒沒水,于是乎滿世界找水,忽然瞧見茶盤杯中有父母喝剩下的茶根兒,便迫不及待的喝了下去。沒待咽下去又吐了出來,這是什么水呀,又苦又澀的真難喝。只那一次,一直沒沾茶的邊兒。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插隊,那個小村離山很近。每到春末夏初滿山青翠,當地百姓便會到山上採一種植物的葉子,記不清叫什么名字了。採回來洗凈晾曬,待干巴后當茶飲。那茶湯黃黃的沁一絲綠意蠻好看,也曾試著淺嘗過,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反正不難喝。
參加工作后漸漸接觸到茶葉,尤其是到辦公室后,每天清掃衛生、打水、沏茶成了不可或缺的班前三部曲。大家都喝茶,白開水就有些另類了,今天這個讓嘗嘗,明天那個讓品品,拿捏間捏一撮兒茶葉沏上,學著別人的樣子先聞聞再抿抿,別說,真聞出茶葉的香氣來了,但還是淺嘗輒止。
那時是計劃經濟,茶葉流通的腿兒短,京畿一帶的人們,喝的基本上是京城茶葉加工場從南方采購回原料,再進行加工生產的花茶。普通百姓喝的全是最低檔的茶葉沫兒,這茶葉沫非常細,開水一沖泡,葉沫糊滿杯口,非得好幾次沖泡才能沉淀。要想喝點稍微上檔次的茶芯也不易,好在離著京城近,投門奔友找幾張工業券才能買上。工業券是與工業品配伍的證券,比如買縫紉機、手表、自行車、家具什么的,需十幾張工業券才行,那時這張小紙片比錢還珍貴。
慢慢的喝茶入了門,加之搞文秘工作經常熬夜,吸煙、喝茶成了配對的搭檔,一杯濃茶一包煙成了文案常態。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流通領域也日趨活躍,茶葉的品類在市場上也不斷豐富。
出公差是免不了的事。這多年來南來北往的地方也沒少去,不管到哪,買點兒茶葉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茶也喝出些許的門道,口味也開始叼了起來。
茶葉是南方特產,名茶亦出自南國。大約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個春天出差到杭州,游歷勝景后循著名聲來到了龍井茶的原產地。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茶園。茶山滴翠茶園垅垅,采茶女飄漫茶園;茶肆毗鄰鏤空竹樓,品茶客座聊茶道。但凡來此的人,均有幸現場品嘗新鮮的龍井茶,臨行的時候全都是買茶而歸。這多年來陸續有機會去過海南、桂林、湖南、江蘇、福建等地,當然,這里的茶葉也成了我鐘愛的首選。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柴米油鹽醬醋茶,”更是國人形容生活必備要素的口頭禪。據傳,是佛、道弟子首開飲茶先河,茶葉,這種天地間孕育的精靈漸入人們的視野。皇家權貴的推崇,文人墨客的選擇,詩仙大家的品味,愛茶人士的杜撰,茶葉本身的作用,種種原因,多多元素,不斷充盈著茶文化的蘊含。歲月悠悠,這種神奇的飲品,普及百姓,走出國門,加入了蕓蕓眾生大千世界。由此衍生出的與茶相關的行當、器皿、禮儀、傳統,人文,更是托舉出一個偉大的事業鏈條。
產地不同、茶的味道,色澤,茶湯亦不同;茶是飲品、也是草藥,飲用,療效有區別。江南水鄉黃土高原,北疆地域大漠草原,人們在選擇著適合飲用的茶品。在南方,每個地域都有原產地的主打茶品,這就形成了茶品的爭奇斗艷,味道的不盡相同。茶葉產地的南方人愛笑話北方人,在演繹茶道的同時也忘不了調侃北方佬喝茶是‘驢飲’,沒有一點兒斯文氣。況不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有多便捷,上午採的春茶下午就能到消費者杯中,誰人的家里都有幾款叫得出名分的茶品。
即使北方,朋友相聚、戀人談情,尋間茶館清談纏綿也是常有的事。在閑適典雅古色古香的茶館里品茶論道、把玩茶具、嗅聞茶香、再加上茶點相佐儒雅談資,更讓人感覺到人生如茶、苦盡甘來、百味人生的意境。
最美當屬恬靜時,沏一杯清茶,觀裊裊水汽,嗅淡淡茶香、看茶葉沉浮,賞茶葉舒展。此時此刻不由會想起江南的水鄉澤國、菲菲煙雨、小橋流水、廻榭亭廊;似看到身著白底藍花衣的采茶女飄在茶園、朗朗笑聲、玉臂翻飛、恍如天女下凡。今天喝碧螺,想起了蘇杭美景,明天嘗苦丁,念起了椰林海韻,再品品大紅袍,勾起了對武夷九曲的思念。桂花茶,帶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靈氣,普洱茶,裹著西雙版納熱帶叢林的神秘,鐵觀音,更是把閩山深處的茶與觀音菩薩連在了一起,彰顯歷史厚重濃香意遠。
茶,受天地之靈氣,忍,蒸炒過程之歷練,變,色澤含香之身形,走出一條從深山到人間的大徹大悟之道,最終經沸水沖泡輪回源自出天然的本色。
喝茶猶如觀景,喝茶猶如讀書,喝茶猶如品詩,喝茶猶如讀史。茶文化、酒文化、餐飲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一路走來,形成了獨一無二、不可多得的華夏文化傳承。《舌尖上的中國》讓世界咋舌,淵源流長的茶文化同樣令世人景仰,事實證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從這維護人類基本生存的吃、喝、住、行開始,嬗變著、進步著,一路走向輝煌。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