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養生】大暑期間的養生之道
2013/07/24 10:51:21瀏覽248|回應0|推薦2

      從7月22日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節氣,天氣開始變得更加悶熱潮濕,大的雷雨天氣也會經常光顧,所以在這段時間防暑祛濕是很重要的,對於一些素體陽虛的患者來說更要把握這個時節好好調理。中醫認為大暑節氣在養生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急躁易中暑心靜自然涼

  大暑節氣,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這就是典型的“情緒中暑”症狀。

  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心理納涼,以“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可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法調整情緒,想像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飛泉漱玉,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睡眠,中午應午睡0.5~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室外勞動者應下午三點以後再幹活。並注意採取降溫散熱措施。

  要注意飲食調整理,應清淡多樣化,多食營養豐富的果疏和蛋白質,並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

  防皮膚病及食物中毒

  三伏天濕熱交蒸,細菌、病毒繁殖快,皮膚病發病也增多,如濕疹、癢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屋內要多通風,坐公交車後要洗手。

  此節氣細菌繁殖極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狀主要是發熱,寒戰、腹痛,腹瀉、膿血便、裏急後重等,要儘快看醫生。要注意飲食衛生,注意滅蠅,不吃不乾淨的飯菜。最好當天的飯菜當天吃,隔夜飯菜要煮沸、熱透。

  防暑清補喝粥煲湯

  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宜藥粥進補。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補氣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 番茄等,亦可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健脾養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藥粥有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在大暑當日或在高溫暑熱時,廣東 民間傳統煲荷葉冬瓜湯進飲以防暑養生,其組成還有赤小豆、薏米、扁豆、燈芯花、豬苓、澤瀉、土茯苓等,或淡飲或為甜湯,亦可煲豬骨。

  養脾胃避疰夏

  疰夏,又叫苦夏,三伏天因天熱下降,地濕上升,濕熱交爭困于脾胃之故。主要症狀不思食(納呆)、噁心、頭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膩、小便少、汗多等。

  三伏養脾胃可服藿香正氣丸(水),醒脾化濕,或薏仁、白扁豆、荷葉、粳米粥以養脾胃,或輔以香砂養胃丸以健脾助消化。

  夏天暑氣比較重,舌苔容易比較厚,中醫認為舌苔厚代表濕氣重,腸胃中濕氣重後就沒胃口,嚴重者有胸悶,噁心,胃口不好,四肢無力,這是中醫講的濕熱症,需要清理。中醫養生之道,夏天可吃清理藥,清理暑濕,這樣人體就比較舒服了。

相關鏈結

  · 歷史影像:問道樓觀之養生之道
  · 大暑養生 民俗節氣的來歷
  · 芒種節氣飲食以清淡苦味為主
  · 夏季養生:大暑養生重在“清”
  · “中醫偽科學”是無知者的爭論
  · 中醫讓你越吃越年輕的八種食物
  · “佛法”抵不過“醫法”(圖)
  · 春季流感高發期 中醫開出預防藥方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iyu777&aid=800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