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6 10:05:41瀏覽479|回應0|推薦1 | |
最近能源危機好像越演越列,就是生活在美國本土的人,也感覺到了。前幾天跟一個希臘的朋友一起聊天,他說他的堂弟和父母現在都在美國,美國也是油價飛漲,但是仍然比澳大利亞便宜大約40%。 日本是全球資源最短缺的國家,幾乎所有資源都依賴進口,自然對節省能源如芒在背,到處尋求節省能源的方案。美國佬本來就對日本汽車在美國的大量銷售不厭其煩,當然如果有機會把日本領向邪路,絕對不會放過,所以美國佬拼命吹噓混合動力是如何如何的先進,讓日本仔先行,自己也假惺惺地跟著走一段。 哈哈,日本仔還真乖,果然聽話,投巨資拼命研發混合動力汽車,但是美國佬很清楚,混合動力絕對不是方向,方向只能是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就像VCD一樣,是一個中間產品。 我們來看看日本仔研發混合動力汽車的優劣勢。 第一,電池。電池容量是和充電速度是電動汽車的致命難題,如果要體積小重量輕,只有鋰電,但是鋰礦全球絕大部分在中國境內,日本毫無優勢。 第二,電機。目前的電機技術,要做到高轉換率和體積小,只有稀土金屬永磁體一條路,全球稀土金屬80%以上在中國,日本無路可走。 控制系統可以從技術上解決,但是不成熟,多問題,是一條漫長的路。 從經濟性來說,混合動力汽車,其實並不經濟,節省了汽油,但是提高了第一次買入价和以後的維護成本,其綜合經濟性反而不如化石能源汽車,也就是說,“省油不省錢”,遮話是肯定的。 我們來看看同期歐洲,美國和中國在做甚麼? 先說美國,美國也在混合動力汽車上有部份投入,但是基本上是為了引導日本人而自己只是研發感念車(prototype),量產化的很少,因為他們知道遮不是方向。他們這樣做,有點象打橋牌的時候拋牌的方法,你不拋,別人不跟,等日本人大量跟進了,美國肯定會退出。 歐洲,歐洲的短期方向是柴油汽車,從2000年開始,歐洲的主要汽車製造商,大眾,奧迪,寶馬,奔馳,紳寶,富豪,都在研發柴油動力的發動機,2005年前後投放市場,現在的歐洲市場上,柴油機的汽車大約占50%左右。我們來看看歐洲的成就,上一代的汽車油耗,大約是一個加侖汽油跑20到30英里,亞洲的汽車,全部在這個範圍,美國也沒有進步。歐洲的柴油車,通過共軸技術,預噴/主噴/後噴三段式的電噴技術,有效地減低了噪音和提高了柴油機的能耗效能,現在已經到達一個加侖柴油可以跑40到50英里的能效。也就是說,一般上一代的汽車,一箱油跑大約400到500公里,新一代的歐洲柴油車,可以跑800到1000公里。 中國自己的汽車,主要是浙江吉利(Geely)和深圳的比亞迪(BYD),沒有看到吉利有甚麼動作,但是收購富豪以後,我認為他們會走柴油機路線,而比亞迪,則是走電動路線。比亞迪走電動路線,是有理由的,比亞迪本身是做電磁起家的,鋰電對他們來說是輕車熟路,電機也有豐富的稀土金屬供他們使用,他們現在的成就已經做到,一次充電可以運行400公里,這個公里數,比西方的主要競爭對手遠大約1倍。充電時間,也比對手短。這是為甚麼美國的Warren Edward Buffett大量入股比亞迪的原因,他們知道,遮才是方向。 澳大利亞也是日本汽車的天下,亞裔人士幾乎全是買日本汽車,洋人比較多買本地牌子Holden(亞洲不見這種牌子,實際上是通用汽車的澳大利亞本地產品)。全球都在忽悠,美國佬忽悠日本人研發混合動力,日本仔忽悠用戶買混合動力。亞裔買混合動力,就跟買VCD一樣,當時覺得挺先進,用不了幾年,就送進回收站了。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