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5 22:47:05瀏覽541|回應0|推薦3 | |
今天4/14最好的時光影癡讀書會,一如以往很成功,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絡。結束後,我和貓印子、蘇菲亞、張小珉、書珣等友人去吃飯,然後發生了另一樁小有煙硝味的插曲。 事件源起於3/24那次「她的瑕疵,很有看頭」的讀書會,我主講女星珍芳達,從她生涯中幾部電影,挑選十數個片段,一一解析她演技上的大漏洞。該次活動,我事先擷取DVD上的各個片段,每個片段一到三分鐘不等,再把連結寄給欲參加的會員。因為片量共有四到五部之多,所以我並沒有要求會員事先去找電影來看完,況且坊間也頗難找到這些舊片。當天活動,我講得口沫橫飛,多位會員的反應熱烈,活動後我頗為自豪。 然後今天吃飯的時候,蘇菲亞指出,我在該次活動,使用了非常強勢的方法,灌輸大家吸收珍芳達這些演出段落的瑕疵,由於大家並未完整看過這些電影,實屬斷章取義。 然後我反問蘇菲亞:「妳也看過《柳巷芳草》,當天我在講解那些片段,妳不也被我說服了?」她說:「對呀,所以我說瑕不掩瑜。」 蘇菲亞意思是說,她對《柳巷芳草》有相當程度的好感,珍芳達的演出在她眼中也是相當稱職、甚至出色的,而我硬挑出我覺得她幾個演得太用力的段落來抨擊,這過程就是斷章取義。 然後我重複我在當天有講到的話,就是一般影迷對奧斯卡獎項有過多迷信,當聽聞某明星得過兩次影后,會有盲目推崇的普遍情況,況且,當年奧斯卡入圍者中,我認為有表現遠比她出色的女演員。(註:珍芳達1971、1978兩次得獎,在我眼中都屬過譽,尤其1978入圍者有《秋光奏鳴曲》、《我心深處》、《不結婚的女人》三大強棒),所以我想針對這些她得過獎或入圍過的作品,作一番平衡講解。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我拿出那些我心目中冤枉落選者的優異演出片段來比對珍芳達的用力派演法,也是一種不公,因為我為了說服眾人我的論點,揀選的段落,必定是對我自己有利。 現在平心想想,問題可能在「片段式」和「整體式」解析,兩者的差別、用途、功能。也許我可以理直氣壯反詰:「難道一導演試鏡一個演員,會給他一整本劇本而不是一場戲的劇本嗎?一場戲的演出不足以評判優劣嗎?」但這種反詰不太有意義。 姑且將兩者作一個區分,癥結在於主講者想表達的主題功能是什麼?誠然,我可以請大家先去把這些電影看完,可是,在這個主題上,我保溫冰本人想表達的,是珍芳達表演習慣(瑕疵),與她生涯乃至生命歷程的連結,包括她與父親的關係、她的不安全感、她唯恐大家不知她很會演而頻頻演出格。透過這些不同時期的表現,作一些見解的抒發。 因為這樣,所以需要的素材,就一定不只是一部電影。但蘇菲亞指出,可以只單就一部電影(比方《柳巷芳草》)來作一個詳細講解和討論。我個人認為,這個取向,就不符我想聚焦的主題:「生涯系譜」。因為如就《柳巷芳草》單一文本,會討論到的,一定會涉及到角色心理、劇本架構、導演風格……等等極細節的部分,也會消耗掉極多時間。但當主講人想透過珍芳達那些令人難以苟同的表演習慣,來論述該位女星生涯得失,單一文本,實難作對等的發揮。 其實我對這種以片段演出講解女星的方式信心滿滿,是因為我參加多次誠品講堂,影評人都是以這個作法來開明星課。記得我2007年參加影評人王志成講解梅莉史翠普的課堂,王志成就擷取多個梅莉史翠普的片段,逐一講解,並指出電影史不可能有人可以再跟她一樣達到這麼顛峰的表演成績。(好熱血的體驗) 然而,反觀在我的主題上,既然我的論調、口吻,已相當程度達到「批判」和「撻伐」,所以相對我更該小心處理整個課程的步驟,況且既然「讀書會」的形態涉及了「討論」。我更該讓與會者能夠得到更充裕的文本,來與主講人產生互動,衍生新思考。 寫到這邊,更可以說,我太享受那個批判過程,並急於以「影評」的方式,讓會員得到一種「速成」的表演分析方法論。我想給予在場者的,較偏重「方法」,而非「文本」的意見往返。另外我的結論太早出現,而且出現方式陣仗驚人,難脫「強逼人照單全收」之嫌,這種方式,也許在「講堂」場合很血脈賁張,但在「讀書會」來講,實則稍嫌霸道(事實上,一般講堂簡章多有註明閱讀書目,代表講者亦希望聽眾事先預習文本)。儘管,這個取義過程,的確不少人聽得津津有味、點頭如搗蒜,對我的表現給與肯定,讓我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但只能說,這是一種嘗試,也可能是一種侷限。須慢慢修正、調整。 歡迎大家來參加讀書會。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