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5 16:07:32瀏覽591|回應0|推薦0 | |
2011/10/03 | 林娟/《福建日報》駐台記者「小心您的膝蓋!」剛打開車門,計程車司機就提醒我。待坐定,又問:「溫度好不好?」他指的是車內空調。 「啊你是大陸來的啊?我一聽口音就知道啦。」又遇到一位比較熱情的司機了。「啊你是不是剛剛來的啊?最近大陸來了好多自由行的人哦。」他以為我也是遊客。「啊你們大陸人現在很有錢哦,聽說房子蓋得很漂亮。」老台灣人講話,每句話一開口就先加一個短促的「啊」字,這和老閩南人幾無二致。 我們攀談起來,說到了政府公僕的態度。「跑了你們的幾個機關,遇到的人態度都很好,服務細心周到。」我說。「啊以前也很糟糕,一上班就『看』茶『吃』報紙。啊人家找他們辦事,啊他們頭也不抬地說:哦,等我把這報紙『吃』完了吧。」他維妙維肖地學起了高高在上官員的語氣,哈哈大笑。「啊現在不敢了,舉報啊,啊一被舉報鐵飯碗就真的沒啦。」 讓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位計程車司機是謝師傅。那是6月27號,陸客自由行啟動的前一天。 一知道我是大陸來的,謝師傅就很高興:「你們來自由行,我們就賺到啦,以前都是一大團全被旅行社的遊覽車接走啦。」 這位謝師傅67歲,他小小的個子陷在駕駛座裡,右手拇指有殘疾,說話雖然不帶「啊」字,但台灣腔(也就是閩南腔)很重,而且時不時的就在話尾綴個「啦」字。 「反正你們來自由行我們很高興,你們來得越多越好,這樣不僅我們賺到啦,還有超市啊,旅館啊,反正基層的都賺到啦,馬英九這次做得英明。」交談間,他多次提到馬英九,很是崇敬的樣子,看來是位「死忠」。 謝師傅曾在台北市政府開了28年的垃圾車,他從計程車駕駛台的小抽屜裡掏出一個紅紙袋,很自豪地展示給我看,「這是去年中秋節馬英九慰問我們的紅包,雖然只有200元(新台幣),但也是好康啦。」那紅袋子上寫著:「祝您中秋節快樂!」落款果然是「馬英九」。 當知道我是福建人時,謝師傅更興奮了。「我兒子在上海做事,我經常過去。上海人對福建人和台灣人分不清,因為說話的口音很像嘛,所以我就經常跟他們說我是福建人啦。」「為什麼啊?」我好奇。 「他們給台灣人東西賣得貴,當然是有時候啦。比如說剪頭髮,台灣人收10塊錢(人民幣),如果我說我是福建人,就只要6塊啦。反正我祖上就是漳州人,也是福建人嘛。」這事我不知他是不是杜撰,但因為他親近福建人的緣故,彼此相談甚歡。 2006年第一次到台灣,隨後又陸陸續續地來去,坐了無數趟的計程車,遭遇了無數的計程車司機,明顯感覺他們對大陸客的態度越來越熱情,越來越愛套近乎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