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析一個中國框架
2009/12/01 13:45:26瀏覽471|回應0|推薦3
2009-11-30 旺報 【邵宗海】

 胡錦濤與連戰在新加坡APEC會晤,有提到「政治難題需破解」。而稍早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則爆發兩岸學者對「政治談判」和「一中原則」的辯論。北京顯示在這二塊領域上的積極攻勢,但台北也對這個問題上展現出全力反彈。

 「一中原則」基本上對北京來說,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後,只有越來越寬鬆的解釋。台北也因「九二共識」的提出得到胡錦濤的認同,也沒再對「一中原則」有太多挑剔。現階段出現關於一中的爭論,可能是北京對「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有不同位置的解讀。

 一中與九二共識交叉使用

 在胡錦濤多次的談話中,看起來「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兩詞是交叉使用,其定義或內涵應是相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最早開始運用「九二共識」一詞的時候,它是被強調用在恢復兩岸協商談判的前提上。譬如說:2005年3月26日胡錦濤同美國總統布希通電話時,是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是北京的一貫立場」。

 至於「一個中國」一詞的使用時機上,仍與許多中共重要的官方文件如中共十五大到十七大政治報告所陳述的一樣,是在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的時候,譬如說:2008年12月31日發表「胡六點」時胡錦濤曾說「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是中共首次對台使用的用詞,胡錦濤在「胡六點」中先提到說「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王毅隨後就在美國舊金山訪問時,也多次用了這個用詞,他說:「增進互信的關鍵在於雙方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

 一中框架用法較為中性

 對於中共未來對台政策及動向如何評估?有二個方向的發展需要注意:

 一、對北京來說,台北同意以「九二共識」來作為兩岸復談的基礎,已說明現階段兩岸交流將不會構成問題。也因此為了推動國家統一的進程進入實質階段,中共對台政策至少會採經濟與政治議題並重的方向。不過等到「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爆出大陸學者對「和平協議」大力鼓吹,也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提出倡議,再次顯示北京對政治議題推進時程的急迫性。加上在新加坡進行的「連胡會」,胡錦濤又拋出「雙方要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積極創造條件」這一段話,更驗證了政治談判要提前來臨的可能性。

 二、但「九二共識」是否可確定成為兩岸政治議題談判的互信基礎,還有待再觀察。最重要的是,「九二共識」對「一個中國」的定位還處於各說各話的層次,對北京來說,政治議題中的「一個中國」原則,即使不需定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也不能去默認對手宣稱是「中華民國」,畢竟那是屬於官方層級的談判,雙方政治的定位己經很難再被模糊。

 不過「一個中國的框架」一詞,自馬英九總統就職之後就一直為胡錦濤及國台辦主任王毅所常用,這個「一個中國框架」的用法,看起來似乎接近台灣過去很多學者曾經提過的建議,比較中性而且涵蓋台灣與大陸這二塊區域,是否準備用來取代已經僵化的「一個中國原則」一詞,值得關注。(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tdaily&aid=35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