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敘利亞的動武行為,在俄羅斯介入之後,由於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同意交出化學武器,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經要求國會暫緩表決授權對敘利亞動武案,但美國驅逐艦仍將繼續在東地中海待命隨時準備攻擊。
從2011年「阿拉伯之春」發生以來,由於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拒絕下台,於是跟敘利亞國內的反對派開始發生衝突,當時美國與北約組織已經就敘利亞的戰事準備介入攻擊。但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時,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卻投下反對票,讓美國與北約盟國動彈不得。
俄羅斯與中國之所以反對美國與北約介入敘利亞衝突,主要還是反對美國勢力繼續進入歐亞大陸,特別是中東地區石油的考慮,俄羅斯與中國仍然擔心美國會像2003年攻打伊拉克一樣,以戰爭為名,行掠奪石油之實,所以美國願意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已經是中、俄兩國最樂見的事,所以他們更不願意美國重返中東。
但是,敘利亞政府軍最近卻頻頻使用化學武器,殘殺敘利亞反對派佔據地區的平民,這已經違反冷戰結束以來,全球在聯合國努力「建造和平」下,所確立的國際新秩序,以及全球共有的新價值。
事實上,2003年美國小布希總統會攻打伊拉克,就是因為美國的情報機構獲得伊拉克可能擁有核生化武器,才啟動對伊拉克的攻擊,雖然美國對伊拉克的攻擊並沒有查到伊拉克擁有核生化武器,但美國的戰爭行為,在冷戰以後已經確立不是像冷戰時是為意識型態而戰,而是對全球安全與秩序而戰。
當然,全球安全的範疇相當廣泛,除了傳統的核生化武器可能導致更多無辜的平民百姓傷亡之外,對於被列為非傳統安全的恐怖主義等,也可能造成重大的無辜平民的傷亡,所以也被美國列為可以動武的項目。
而這一次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已經違反全球價值所禁止的項目,這就讓原本不願意介入敘利亞內戰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際的壓力下,也不得不對美國國會提出戰爭授權法案,讓美國國會表決授權美軍介入敘利亞的內戰。
由此可見,冷戰後的戰爭目標和冷戰前的戰爭目標,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冷戰前美國是為了維護民主陣營的價值而動武,冷戰後則是為了維護全球人民的安全價值而戰,這也是美國做為世界警察所逃避不了的責任。
因此,只要是有國家採用核生化武器,或是支持恐怖主義,這都是美國必須動武的責任,而這次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就逼得美國不得不選擇以軍事行為來維護敘利亞反對派的安全。
當然,雖然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已經同意俄羅斯的協調,願意在一週內交出化學武器,屆時如果阿塞德若沒有履行承諾,美國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仍將是無可避免的事。
(本文寫給漢聲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