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院運作重要 社會正義更重要
2013/09/20 10:52:52瀏覽105|回應2|推薦0

街談巷議多認為馬總統不是一個「堅持」的人,甚至不乏批評他「軟弱無能」的聲音,為什麼這一次他卻表現出固執的一面呢?當然,這場博弈已無雙贏空間可能是主要理由之一,但馬英九一再強調的「社會正義」原則,是否真的重要到值得他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

就法理學角度,「正義」是一個社會團結與凝聚力的重要元素。美國哲學家羅爾斯討論社會正義的經典著作《正義論》中主張,正義原則是建立社會所有基本制度的指導原則,用來規範社會制度,決定個人的基本權利、義務,與分配社會合作的利益原則。對於學法的馬英九而言,傾向以社會正義的角度來評斷王金平涉及的「司法關說」事件,是合理的。

馬總統強調社會的構成需要正義,但在政治領域的運作裡,權力的重要性卻往往超過正義。當王金平為柯建銘進行司法關說時,在王金平的眼裡可能只是朝野間一種權力關係的運作。在立法院,權力的運作讓許多法案更容易通過,為了立法院權力的運作,他幫反對黨國會領袖關說,是「必要之惡」。但在馬總統的認知中,正義是政治運作重要的元素,立法院代表民意,權力的運作更不能違背社會正義,不能進行無原則的赤裸裸權力交換。即使立法院停擺,正義的原則還是必須堅持,這可能是馬總統不肯妥協的原因。

學法律的馬總統重視正義原則,但在政治運作的過程中,王金平、柯建銘卻認定權力的交換更重要。權力是什麼呢?權力是利益的化身,所以有權力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從這裡我們應該了解,為何在馬鍘王的過程中,民進黨高層幾乎一面倒挺王金平、刻意醜化馬英九,馬總統的聲望掉到9.2﹪,王金平的聲望卻大幅攀升。馬英九自己的解讀認為是媒體把事件導向「政治鬥爭、陰謀論或滅王計畫」。我們認為,社會失去了對正義的判斷,支持權力交換的行為,才是最主要原因。社會正義確是維持社會凝聚的最後防線,但社會大眾並不了解什麼是「正義」,也不能認知「正義」對社會團結的重要,因此很容易受到媒體報導的影響,對事物本質做出錯誤的解讀。

權力的運作就比較容易理解,然而,利用手中的權力去交換法案的通過,已經把台灣的政治搞得烏煙瘴氣,繼續容許「犧牲社會正義的政治遊戲」,台灣勢必要繼續向下沉淪。這也是馬總統堅持政治運作不能犧牲社會正義的緣故。

王金平擔任立委超過20年,又長期擔任立法院長,應該更懂得權力在朝野間的運作,但是如果要問他什麼是「社會正義」,王院長一定瞠目結舌,無從回答。王金平司法關說事件曝光後,馬總統選擇社會大眾最難理解的「社會正義」角度,切入這場政治博弈,王金平卻選擇與在野黨進行權力交換,動員長期累積的「利益交換」關係網絡共同孤立馬英九。如果王金平因此過關,台灣社會正義的最後防線將從此失守,徹底崩盤。

在馬鍘王的事件發動以後,本來已經被民進黨妖魔化的《兩岸服貿協議》,王金平不可能再度賣力調和朝野意見,但是《兩岸服貿協議》因此過不了立法院的門檻,兩岸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現在預想結果恐怕很難明確。但是台灣如果沒有《兩岸服貿協議》,我們怎麼跟即將和大陸簽署FTA的韓國競爭?怎麼跟已取得大陸服務市場入場券的港澳競爭?這恐怕是台灣該著急的地方。

本來台灣該著急的《兩岸服貿協議》,卻因綠委強力杯葛,仍在立法院動彈不得。社會正義必須堅持,但重大法案仍必須盡早通過,只能期待法院加速審理;關說案一日不定奪,立法院的議事將繼續停擺,台灣的競爭力也將因此逐漸消失。

(本文寫給旺報社評,2013.9.20,C5)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861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