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執政一年對台灣造成的困境
2017/06/06 21:32:37瀏覽81|回應0|推薦0

 


蔡英文總統就職已經屆滿一週年,520當天蔡英文並沒有發表感言,而是在前一天519時,以會見海外媒體談執政週年感想。她說,近來不少民調顯示,「多數國人支持我,卻表現出對我的不滿意,這些我都虛心接受。」她還說,選擇在第一任、第一年就推最困難的改革,過去總統沒人會這樣做。從民調精算角度看,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我不是為民調做事,是為台灣做事」。
 
這句「不是為民調做事」的說法,顯然是含有詭變的成分在,如果民眾都不支持蔡英文「為台灣做事」,她又如何能把台灣的事做好?儘管這一年來蔡英文的執政是選擇從最難的「轉型正義」改革著手,但她卻忽視變動中的國際情勢與兩岸關係,以致於「轉型正義」的改革淪為「半吊子」,而兩岸關係不僅停滯不前,WHA也無法參與,台灣一切都在向後退,導致蔡英文的民調與青年的支持度也大幅度的低落,最低已經來到「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所公布的網路民調,蔡英文整體表現的滿意度僅有18.4%。

其實,從去年8月開始,針對蔡英文的支持度的調查,她的民調就已經出現不滿意度超過滿意度的死亡交叉,爾後雖有起伏卻未見起色,今年4月份新台灣國策智庫民調,民眾的滿意度是33.4%,不滿意度卻高達47.8%。

而在就職一週年前夕,蔡英文的民調更出現三大警訊,第一,人民對蔡英文的滿意度首度跌破3成;第二,泛綠支持者對蔡的滿意度明顯偏低;第三,中南部不滿蔡的比例快速攀升,綠營鐵票區開始生鏽。總體而言,蔡英文第一年執政成績單顯然不及格。

而旺旺中時在520前夕的民調中顯示,民眾對於蔡英文執政一年的滿意度是,有28%表示滿意,54.3%不滿意,17.8%未表態。如果以一整年的比較,蔡的滿意度從去年520的52.5%、執政百日的41.4%,降到現在,一年內下跌了24.5個百分點;而不滿意度部分,則是從去年520的5.9%、就職百日的40.4%,到現在已衝破5成,整整多了48.4個百分點。

如果民眾長期不滿意,認為這位總統實在不行,在國民黨透過黨主席選舉重新營造團結的氛圍下,蔡英文的地位難免會禍起蕭牆,黨內出現挑戰者的機會也很高。賴清德拒接總統府秘書長,花媽聲望高過蔡英文,對蔡都是不好的訊號。

●蔡英文滿意度低落之因

蔡英文上任之初的聲望曾氣勢如虹,挾完全執政之姿高舉大旗推動爭議性的「改革」:轉型正義、不當黨產、一例一休、去核化、挺同婚、年金改革…等。如果從兌現競選諾言回應支持者期望的角度來說,應該是合理。因為既然當選,就表示支持改革政見的民眾是社會多數,符合台灣多數利益。

但是蔡英文忽略了台灣特殊的政治生態與當時的選舉氛圍,許多藍營選民對馬英九不滿而拒絕投票,因此選票反映的多數,並非真正社會意見的多數。蔡英文無懸念的改革,只滿足30%-35%鐵桿支持者的期望,卻引起另一端30%-35%鐵桿反對者的憤怒,也沒有顧慮30%-40%並不堅持意識形態的中間選民感受,所以蔡英文挾全面執政優勢堅持改革的結果,就是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

前幾任總統都知道台灣選民結構的特殊性,因而上任後都會向中間靠攏。例如陳水扁強調「全民政府,清流共治」,馬英九每逢228必定到紀念會上捱個罵、被吐口水或丟拖鞋,這些現象雖然這無助於爭取另一端鐵桿的認同,但可以獲得中間立場的支持而順利施政。

執政黨或許被自己營造的選舉氛圍所迷惑,自我設定了支持者群像:如,農民、勞工、年輕世代,同志或環境受害者等社會弱勢。認為只要爭取到這些總和佔多數的族群支持,就可以確保執政。因而只要是不支持或質疑改革者,就粗暴的扣上:既得利益者、保守、黨國餘孽、慣老闆、米蟲…的帽子。

這造成三個不利的後果:第一是在寒蟬效應下無法理性討論,缺乏深思熟慮的配套,結果就是副作用高於期望效益。這在一例一休、反核、挺同已多有討論。而強力推動的年金改革也同樣如此,例如堅持刪減軍人退休金,這在邏輯上非常奇怪,若是財政困難,為何還要花數千億台幣購買先進戰機、造潛艦?

如果是重視國防,武器需要人操作,愈先進的武器愈需要優秀人才,如此理應增加福利加以招攬,為何年金改革卻是刪減或至少不願補貼數百億給軍人退休福利,難道不擔心這些先進武器到手後找不到足夠人才操作?而且這近乎自廢武功的決策,居然是來自一個必須有國防武力支持才有機會實踐理念的台獨政黨,讓人難以理解。這只能解釋是為選舉考量,因為與解決財政問題、國防問題、實踐台獨理念都矛盾。

第二個對台灣不利的後果是社會被撕裂。台灣民眾論政原本多元,雖然分歧,談不上對立。但蔡政府改革的手段太粗暴而激化了分歧,讓「謙卑、謙卑、再謙卑」、「聽不到可以大聲點,再聽不到可以拍桌子」等剛上任時立意良善的論述,變成極度辛辣的諷刺。

當民眾被引導向兩端拉扯,社會被撕裂;於是意識形態對立、世代對立、勞資對立、軍公教對立、挺同反同與擁核反核對立…。最具象徵意義的是,蔣中正銅像頭被砍、八田與一銅像頭也被砍。即便台灣人民自制不會真的互砍出現內亂,立場對立的社會如何求發展?或者,一個被撕裂的台灣,如何因應團結的中國大陸的競爭?

第三,蔡英文將心力置於鬥爭「反改革」者的結果,已造成對更重要的、解決經濟問題的忽視。對經濟學稍有涉獵的人都能理解,年經世代的低薪困境是來自經濟低迷。因為投資不振,新增加的工作機會不能滿足新增加的就業人口,加上奇特的教改將年輕世代90%培養成大學生,大學畢業生當然不樂意低就國中畢業即可從事的勞力工作,於是過多的人求事造成白領階級低薪化,藍領高薪卻找不到足夠員工,只好引進外勞,進一步惡化勞動市場的供需。

●一例一休民眾最不滿意

如果再依照艾普羅民調來看,在蔡英文的施政項目中一例一休的問題最大,有近6成民眾不滿意,近4成則表示公司發的加班獎金變少了,超過5成民眾更認為一例一休已經影響台灣競爭力,因此有6成民眾希望政府能檢討修正此一「三輸」政策,2成民眾則要求廢除一例一休,但蔡英文仍不為所動。

事實上,當老闆可以用較低的薪水聘僱員工時,就算政府立法,例如一例一休的變相加薪,老闆一樣可以有方法規避。政治力是抵不過市場機制的,中國大陸搞計畫經濟30年終於理解這道理,大膽改以中國特色的市場競爭後才開創近40年的經濟奇蹟。台灣以「公平正義」口號解決年輕人低薪困境開錯藥方;像川普要製造業回來,創造工作機會才是正途。

但是蔡政府只迎合支持者的施政理念對台灣投資環境不友善,諸如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惡化導致商機減少,為反核而多用燃煤造成供電不穩與空氣汙染,強調環評造成投資審議經常懸而不決,營造挺勞工形象造成資方額外的支付與不確定性,強調公平正義支持弱勢所隱含的仇富心理等。

當產業界建議無效就會用腳投票,結果台積電、台塑、聯發科、義聯…都出現撤資出走的訊息,這些領頭羊如果真的外移,其連鎖效應對台灣的經濟衝擊將難以想像。至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雖然增加公共支出能帶動經濟,但分大餅式的由地方政府規劃軌道建設卻可能徒勞無功。地方政府爭取建設經費習慣短線思考以美化政績,容易一窩蜂的搞出無效益的蚊子館。例如曾經作為政績炫耀的新竹航空站、台中航空站、嘉義航空站、屏東航空站…,如今安在?

回顧與檢討蔡政府上任一周年的總結,應該是需要調整施政理念。因為第一,台灣不能再這樣對立下去;第二,台灣的投資環境必須改善;第三,兩岸關係必須朝正向發展。這三個相互關聯的舉措指向一個共同目標,就是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如此就必須拋棄只迎合支持者的施政理念,為台灣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特定族群的利益而努力。

過去,蔡英文「給年輕人機會」的論述讓人動容,但壟斷年輕世代的競選心態卻可議,就任一年還在「轉型正義」、「世代正義」中打轉也可悲。雖然拜全球經濟景氣好轉所賜,台灣股市上萬點,中經院最新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有2.11%,不過IMF也調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至3.5%,其中大陸6.6%、美國是2.3%。這表示台灣經濟增速不僅達不到全球低標,就連規模是台灣35倍大的美國都跑得比我們快,大陸更不用說。對此,蔡政府能不警惕嗎?

在北京,我們看到「一帶一路高峰會」辦得紅紅火火。超過三分之二的東協國家領袖親自參加。對照之下,我們的「新南向」一點漣漪都沒有。在台北,年金改革的衝突愈演愈烈,映照蔡政府公平正義迷思的困境:若不過將嚴重扣分,硬通過卻加分有限,且其後的反彈與副作用可能超過預期很多。

蔡英文的施政理念該調整了,若不能推動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為台灣整體利益真正做點事;年輕世代將很快理解,這些表面上力挺他們的舉措,其實是傷害了他們的未來。

●黨內競爭可能禍起蕭墻
   
由於蔡英文民調的滿意度低落,已經影響到民進黨即將到來的選情,2018年誰會代表民進黨出戰新北市長,由於牽動到2020年民進黨總統大選的人事動向,一直被各方矚目,而最被看好參選新北市長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但是4月2日他到台北演講時卻沒有表達出意願,讓人不得不懷疑賴清德是否有意直攻2020年總統大選,如果是這樣,屆時民進黨內必然要掀起一波政治巨浪。

賴清德在台北的演講中透露兩點訊息,一是他證實了蔡英文曾經找過他擔任懸缺近半年的總統府秘書長,但被他以台南市政還需要繼續完成給回絕。二是,他認為新北市長人選應該以現任有意參選的民進黨立委為優先,他無意爭取該項選舉。

賴清德透露的這兩項訊息,也證實了這一陣子以來台北政壇一直傳言蔡英文有意把賴清德「鎖」進總統府的猜想,讓賴無法直攻2020年的總統大選,這樣蔡英文才能好整以暇的去進行她的連任之路。但是賴清德既無意總統府秘書長的職位,也沒有要出戰新北市長的職位的意思,那麼蔡英文2020年的佈局,恐怕需要重新調整了。

其實,蔡英文不久前成立總統府南部辦公室,就被認為是為了直接能掌控南部的選情,而且也是對2020年的連路之路提前佈局,所以總統府南部辦公室是為了選舉考量,不像行政院成立南部辦公室,是扮演了行政的功能,尤其是南部的綠地幾乎都是民進黨內新潮流系的天下,這不得不讓蔡英文憂心她在2020年的選情。

事實上,整個民進黨就是一個選舉機器,民進黨人利用選舉與群眾運動,瓦解了國民黨的威權體制,也讓國民黨兩次政黨輪替,所以要說選舉,國民黨絕對不是民進黨的對手,當然身為民進黨的黨主席,蔡英文腦筋想的是如何選贏,而不是治國。畢竟,在外有國民黨虎視眈眈,內有林立的派系隨時想要奪權的情況下,沒有辦法贏得選舉,當然就不可能壓制黨內外夾攻的勢力。

而蔡英文在執政一年之後,她的聲望已經不足30%,尤其是3月下旬「美麗導電子報」所做的民調也顯示,蔡英文整體執政表現僅有29.5%滿意度,不滿意度高達58%,這是滿意度首度跌破三成的調查,而認為適合當總統的蔡英文有45%,台南市長賴清德則有42%,兩人的支持度維持在伯仲之間。

所以,蔡英文有她的執政包袱,如果賴清德想要取而代之,不是不可能的任務。這是賴清德不肯接受總統府秘書長的高位,也不表態參選新北市長之因。

當然,賴清德也有他的包袱存在,例如他一直表態主張台灣獨立,而且是旗幟鮮明的獨派,這雖然可以取得深綠陣營的支持,但在3月間公布的另一項由「兩岸政策協會」所做的調查中發現,支持蔡英文「維持現狀」者,仍然高達74.0%,所以如果2020年民進黨由蔡英文和賴清德爭霸,那麼蔡英文應該還是站上風。

●用人理念影響執政風格

蔡英文的執政成績會那麼低落,主因還是出現在她的用人理念方面。蔡英文的用人理念影響她執政風格者主要包括有三項:一、重用學者幕僚,二、重用公務員出身官僚,三、尋求與新系妥協。

一、蔡英文重用學者幕僚,主要是因為她也是學者幕僚出身,而且曾經幫李登輝規劃「特殊兩國論」,所以她擔任總統之後,最信任者也是學者出身的政治人物,例如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林全,其他部會首長也有許多學者出身者,這已經是台灣政治的特有風格,這些學者出身的行政首長,沒有跟民進黨共成長,許多人也沒有幫蔡英文助選,所以他們對於政治責任相當薄弱,沒有責任就不可能拿出具有魄力的作為,就像行政院推出的「前瞻計畫」,一直被認為是抄襲馬英九的「愛台12項計畫」,以致於被批評錢砸得不少,卻沒有創新的意義。

二、重用公務員出身官僚。蔡英文在用人方面,也重用公務員出身的官僚,例如外交部長李大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等,兩項對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職位都交給職業外交官,台灣外交無法突破,WHA無法參與,兩岸關係發展停滯,無非就是部長安於現實,故步自封,他沒法突破綠營的枷鎖,台灣的外交與兩岸當然不可能有所突破。

另外,由於重用公務員出身的官僚,許多國營事業與基金會人事,至今都還沒有任用,業務等於停滯不前,成了下面乾焦急,上面卻無動於衷,執政成績當然會難看。

三、尋求與新系妥協。民進黨內原本派系林立,但蔡英文的人事任用,只尋求與新潮流系妥協,造成其他派系的不滿,導致其他派都擠到縣市首長的選舉方面,這就造成黨內的不和諧,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台南市、高雄市長初選,各派系當仁不讓,也是蔡英文只和新系妥協有關,不共享政權,派系當然也不可能跟蔡英文共患難。

針對蔡英文的用人與作風,從「台獨聯盟」出身的東華大學民族事務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他就在520前夕批評:「小英政府笨、懶、壞、狠。連對於過去的忠實盟友,民進黨政府都要貶為沒有代表性的一小撮人,那是使壞,儼然就是現代的陳世美」。施正鋒還說,蔡英文似乎相當急躁,一開頭就盯著各部會要拿出業績,未免有霰彈槍打亂鳥之疑。雖是力求表現,卻急功近利並非治國之道。

由上面三點可知,蔡英文用人的偏好,以及施政的作風,都是造成她執政不滿意度高漲的原因,當然也是她執政一年之後,台灣會出現前無去路,後有懸崖的困境,如果蔡英文在未來三年的執政不能改懸更張,台灣只會更自陷泥淖,看不見陽光。

(本文刊登在祖國文摘,2017、6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040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