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5 00:38:17瀏覽166|回應0|推薦1 | |
你想要過 A 級人生,事業有成薪水頂尖,卻犧牲掉其他全部人生,還是想過 B 級人生,寧可降格賺次級收入,卻能享受精采人生?這取決於你如何衡量「人生投資報酬率」。 若是成績單上出現 B ,大部分人聯想到的,絕對不是「 Better 」,而是「 Bad 」。 B 這個字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次等」的表現,每個人都奮力想達到 A ,甚至 A+ ,彷彿若不能達到 A 的成績,就是不夠努力與稱職。但人生凡事都追求 A ,一定能獲得滿足感嗎? ** 享受生命的充實感 最近「 B 級人生」的話題,在日本引起不少討論。起因於經濟專家森永卓郎,把人生分成三級: A 級人生是「有錢沒閒」; B 級人生的「錢少一點,但是有閒」,可算是「有錢有閒」。至於 C 級人生則是經濟困窘,可能是「有閒沒錢」 ( 如失業者 ) ,也可能「沒錢沒閒」 ( 如底層勞動者 ) 。 森永卓郎認為, B 級人生是最有滿足感的生活。若每天工作 10 幾小時,犧牲家庭與休閒,不惜一切代價追求 A 級人生,即使賺到 A 級財富,沒時間享受也是枉費。 B 級雖然收入次一等,但還是能維持在一定生活水準之上,反而因為付出較少的代價,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生命的充實感,所以整體生活絕不輸 A 級。 因此,森永卓郎特別強調「 B is Beautiful 」,認為「 B is Bett er Than A 」。 ** 精算人生投資報酬率 B 級人生這種價值觀的出現,有其社會淵源。作家劉黎兒指出,日本經過長年經濟不景氣,原本「 1 億國民都是中產階級」的社會,已經不再回頭,轉成「 1 %超級精英+ 99 %平庸上班族」的結構,除了極少數 A +超級精英之外, 99 %工作者的薪水都在遞減,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在這種社會結構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正比例關係被打破,打拚不再保證出頭天,「努力必有回報」也成為一種欺瞞的說法。 因此,許多日本上班族,開始思考「人生投資報酬率」的問題。當付出無法獲得回報,他們不想再無條件賣命給公司,寧可將更多時間用來享受家庭生活,或是經營個人興趣休閒。 B 級上班族雖不是高薪族,但還是有一定生活水準,也還買得起車子等用品。比起將人生全部送給公司的 A +超級精英,誰的人生比較划算,答案不言可喻。 ** 贏了事業,輸了人生 有人用古瑪雅文化的活人獻祭,來形容追求 A 級人生的工作者。瑪雅皇宮貴族居住的中心地帶都有一個球場,凡是贏得球賽的人,就會被當作被神所選中的神聖的人,由祭司血祭給神;而贏家被砍頭祭給神明,被看成是件很光榮的事。 超級精英不惜一切贏得 A 級人生,就好像在瑪雅球賽最後贏得勝利的人,所換到的不過是過勞死。根據統計,日本每年死於心臟病的 21 萬人,至少有 20 %是肇因於過勞,其中多半是中壯年上班族。 追求 A 級人生本身沒錯,只是若只把人生當成是一場競技,就算贏得了勝利,卻輸掉了身體、輸掉家庭、也輸掉人生,這樣划算嗎? ** 事業高度 Vs. 生命廣度 但追求B級人生,是否太消極呢? 一位在媒體任職的劉小姐認為, B 級人生重視「人生投資報酬率」,從追求工作表現的「高度」,轉為追求人生多采多姿的「廣度」,這是一種價值選擇的問題,與人生是否積極進取無關。 她以研究所成績為例,一般研究生表現普普大約有 85 分,稍微認真一點有 86 分,一定要表現很亮眼才能拿到 90 分。她自己每天不眠不休,唸完所有原文 papers 才得到 89 分,但其實只要稍微多花點心力唸書,已經可以得到 86 分。為了多得那 3 分,劉小姐捨棄了社團活動與假日休閒。 「一學期 120 天,每天多念 3 小時書, 360 小時只換來 3 分,想想真是劃不來;若是拿 360 小時做其他有意義的事,人生想必更精采。」 劉 小姐認為,不論是課業或工作,都適用 80╱20 法則,亦即 80 %的成績,來自於 20 %的付出。假設你有 100 小時,只要花 20 小時做 A 工作,就能拿到 80 分,剩下的 80 小時,你有兩種選擇: 1 精益求精在 A 工作下苦工,最後拿到滿分 100 分; 2 去做 BCDE 四件工作,每件工作投注 20 小時,各拿到 80 分,最後總分是 5×80 = 400 分。 哪一種時間運用方式,投資報酬率較高,可帶給你更大的滿足感?這就是 B 級人生所要思考的問題。 從連續 2 年蟬聯年終獎金第一名的理財專員工作引退,寧可在銀行櫃檯當一般行員的安小姐,就是選擇 B 級人生的例子。 ** 工作樂趣蕩然無存 大學畢業後,安小姐就在老字號的三商銀擔任臨櫃行員,辦理一般存款工作, 5 年前銀行民營化,她在組織重整後,被調到貴賓理財部門。 剛轉換跑道時,她相當滿意理專的生活,「可以說是虛榮吧!」安小姐說,這幾年理專儼然是當紅炸子雞,金控為訓練理專「伺候」金字塔頂端客層,安排許多繽紛的課程,安小姐轉跑道第一年學到很多新鮮事,包括高爾夫、品酒品茗、藝術鑑賞、插花、命理星座等。課程的多采多姿,讓她學到許多人際應對技巧,而且第一年就考上多張證照,還幸運地拉到幾位「 VIP 大戶」 ( 資產超過 300 萬元 ) ,使她從工作中獲得不少成就感。 每想到,第一年的一帆風順後,銀行開始調高安小姐的績效指標。「公司把我的業務目標訂得『比山高比海深』,高不可攀的業績壓力,令我深感挫折,工作樂趣也蕩然無存。」安小姐說,當時每天加班到晚上 10 點是常態,甚至週末假日也不得閒。 「我不怕累,但我最怕客戶賠錢。如何在業績與顧客權益取得一個平衡點,令我飽受煎熬」安小姐說。 安 小姐去年決心向公司遞出辭呈,但公司基於愛才,強力慰留她當銀行行員。 ** 人生,要學習「減法」 揮別年薪百萬的工作,安小姐沒有後悔。她說,人生前半段的職涯規畫,是一種「加法選擇」,所以擔任理專時,她不斷尋求各種可能性,為自己的職涯資本增值,包括薪水、職位等等。 現在她則把人生當成「減法選擇」。她說,減法管理其實非常簡單︰在人生諸多追求的目標中,如金錢、地位、家庭、愛情、享受生活等等,一項一項刪除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終留下一兩項,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 33 歲的李勇毅過去一直是個眾人稱羨的電子新貴。擔任晶片設計研發工程師期間,李勇毅形容說,自己每天至少 12 小時和電腦相親相愛,忙碌一天後,再也提不起力氣做任何事,下班就直接打道回府,頂多倒在沙發前看電視,洗個澡,睡個覺,又是另一天的開始。 他表示,大部分工程師的生活乏善可陳,根本沒時間參加聯誼活動結識異性,所以曠男怨女一堆。「工程師最大的座右銘就是努力工作、趕快賺錢、盡快退休。」 再見!電子新貴 剛開始李勇毅也是抱著這種看法,但 3 年前他找到人生摯愛的伴侶,婚後生活有了重心,他開始無法忍受一天工作 12 小時的生活。 「 4 月結婚、 5 月就決定考公職、 7 月如願考上高考第一志願電力工程,分發到民航局上班。」從電子新貴到小公務員,李勇毅的薪水足足縮水一半,但他毫不後悔。 「以前我用時間換金錢,現在我用金錢買時間,把過去加班的時間,用來享受天倫之樂。 作家吳淡如說,「賺錢也賺到人生,才是最大幸福的人。」人生和金錢的關係有四種可能狀況:賺錢也賺到人生、不賺錢卻賺到人生、賺錢卻賠上人生、不賺錢也賠上人生。 前兩者都是成功者,後兩者則為失敗者。賺錢也賺到人生,其實就是 B 級人生的真義,擁有一定水準的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人生的贏家。
這篇文章想必說出了許多人心裡的話,當然現在經濟環境不景氣,很多人會認為有份工作做就不錯了,沒被派去大陸就慶幸了等等之言語,因此當工作做不完或老闆要求加班時,許多員工會回答「反正晚上或假日也沒事」。可是我卻認為那是本末倒置的想法,當人們手上握有的工作權利是迫於無奈而接受的,不但剝奪了人們生活中的創意與權利,那麼他在工作上的態度常會是被動的,如果不是主動的行為,如何去創造自己及公司更大的成就與價值。 如果每個人的普遍觀念都是B級人生的話,這樣的結果反而能創造一種社會的共同價值觀,而回答「因為我要去參加某某活動,所以沒法加班」。讓企業經營者在取之社會之人才創造利潤同時,也去思索相對應該付出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去產生一些只會工作的機器人。當然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取決於每個人心中的一把尺,想過怎樣的生活就決定人生的目標與後續行動。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