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0 16:11:52瀏覽2170|回應0|推薦7 | |
在吉本芭娜娜的新書「王國 2 」中看到這段話。 魚板店那文靜、像魚板一樣白嫩的歐巴桑跟我說,「妳不知道竹輪麩?沒吃過?」我才知道有那種食物。 「那是什麼東西?麵條的一種嗎?」 我看著那形狀奇怪的白色筒狀物說。 「雖然是麵粉做的,但切片放進關東煮,很好吃哦,隔天再吃,味道更好。」 歐巴桑笑著說。那是打從心底談論美食時的敘述方式。 我心理雖然認為「不可能,這東西不可能好吃,它只是沒有味道的竹輪」,但嘴上還是說「那,我就吃吃看吧」,買了一些。 我把它放進關東煮,煮過以後,真的很像竹輪,但不是竹輪,很入味,非常好吃。一定是煮的越久越好吃。這第一次得體驗讓我很興奮,又可以和推薦的歐巴桑談這件事情了。就像增長肌肉般,我和這個都市的關係逐漸增加。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最後都會凝聚成為我的事情,不能輕忽。 敘述的是,主角離開相依為命的祖母之後,吃關東煮裡時放進的,祖母食譜裡面沒有的東西。 會特別注意到竹輪麩,與不久前看的日劇「大胃王神探」有關。那一集的劇情是一個關西出身的老媽,堅決反對女兒與關東男人交往的故事。大胃王神探高野聖也帶著她到處品嚐關東美食,想藉著好吃的食物消弭地域偏見。 「這是什麼?」固執的老媽夾起關東煮當中的竹輪麩問。「很久以前,貧窮的關東人吃不起竹輪,於是用麵粉作成竹輪的形狀…。」高野回答。「喔,還蠻好吃的嘛。」第一次吃竹輪麩的老媽這樣說。 劇情發展到後來,愛女心切的老媽不只認同美味的關東食物,更發揮愛屋及烏的精神,為捲入殺人案的女兒男友搜查證據,洗刷冤屈,劃下歡樂結局。 兩則關於竹輪麩的敘述,有著極相似之處。都跟一點一點的,藉由累積生活中細微但卻美好的經驗,聯繫起原本陌生、排斥的人事物有關。 「用麵粉作成竹輪的形狀」,宛如一個細心而且不突兀,融入陌生環境的人。接著要遇到一個願意排除「不可能,這東西不可能好吃,它只是沒有味道的竹輪」的人,才能產生「很像竹輪,但不是竹輪」的認知。然後才是「很入味,非常好吃。一定是煮的越久越好吃」這麼興奮的發現。 這是一個需要環環相扣的過程。因為這些缺一不可,讓我們實在不能把這樣的美好,輕易的視為理所當然 。 我想,如果現在的我們,擁有一段很棒的,而且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友情、愛情,回朔起來,都是因為在某一天,我們都沒有多想的,用了清得乾乾淨淨的心,拿出了塞得滿滿的勇氣吧。 「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最後都會凝聚成為我的事情,不能輕忽。」就像吉本芭娜娜說得一樣。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