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尋真性
2011/06/28 20:42:43瀏覽697|回應0|推薦0
那天有個大學生告訴我,他讀幼稚園的姪女問:「叔叔,什麼叫做性高潮?」把他嚇一跳(我聽了也嚇好幾跳),他問姪女這三個字是誰告訴她的呢?她說是幼稚園老師教的。他想可能是小孩子亂講話,不過這些字出自於小女孩的口,三個字完全正確,於是我建議他要繼續追蹤,以免姪女遇到狼老師。

如果這小女孩說的是實話,幼稚園性教育是這樣教的,那許多家長對於最近國中、國小兩性教育的教師資源手冊裡的爭議,納入「教導孩子製作/清洗性玩具,詳細的性交的步驟(如肛交)、潤滑液使用」之類性解放的觀念,可能就不需那麼詫異與震撼了!

究竟什麼時候,台灣已經不知不覺被這些性解放的觀點給綁架了呢?

●多元情慾土石流到你家

網路上有一群支持教材的「自由性愛論」者。他們認為任何種性的性行為與性取向,只要不傷害別人,而當事者自願,便可以接受。法律不應禁制,其他人也不應批評。因為這是強加一己價值在別人身上,這是「不寬容」intolerance的表現。只有強制性和傷害別人的性行為才是不可接受的。

上述理論無限上綱,N級色情可以,SM性虐待可以,亂倫、換妻、群交,也都沒問題。他們甚至抨擊反對這種兩性教材的家長,才是最應該被教育的老古版,並嘲謔著「大人不應該把愉悅的性私藏,不給孩子爽。」他們要解放國中小學生,讓他們自由暢快地滿足性飢渴,這才是正確的性教育!另外還提出,一夫一妻制是人類進步的絆腳石,多元伴侶、多人婚姻,才更為可取,時下的婚姻不就如此?

對於家庭功能正常、愛護孩子的家長們,看了這些言論,各個目瞪口呆。畢竟這些在過去都是理所當然的禁忌,沒想到如今還得平心靜氣地跟人討論,並連署上訴教育部,是否可以不要教孩子這些東西?即使是我要寫這篇文章,得讓這些情色的文字出現,也都甚感痛苦,讀者們應該也會覺得髒了自己的眼睛。

然而這正是目前遇到的多元情慾土石流的現況,家長們真是感到手足無措、無招架能力。過去不需要處理的課題,如今土石流已經淹漫到自家門口,人人得自力救濟。但,這是七、八年前,香港人早已面臨的社會窘境。

●香港教會對性解放的回應

香港學生福音出版社的《重尋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堅持與回應》一書,收錄了當時許多的反對「性解放文化」文章。一篇篇文章,記錄著他們遭遇的困境,色情網站林立、電視台的成人頻道、自我中心的亂愛文化、娼妓合法化,整個社會被色情慾流吞噬。甚至大學學者以性學權威自居,宣揚「性」宗教、「自由性愛論」,高唱性解放運動可以給全人類帶來幸福與救贖。

當時,香港有很多「性小眾」出來向傳媒表達自己有別於其他人的性喜好。他們希望社會認識他們,積極地透過政治手段來修改或加增法律,亦透過編輯教材進入教育體制,以實現他們的性理想。只要有人異議,他們動不動便扣上反對者「歧視」的帽子,並視「道德」為霸權產物。而這些情況,七、八年後,輪到咱們台灣一一上演。

面對「性解放」思潮的氾濫,基督徒很難用「聖經」或「上帝的創造」,來跟人討論,因為社會上的多數人並不是教徒。因此,香港的基督徒們嘗試集思各種對話角度,來論證「性解放」的錯誤,以及對人類社會帶來的破壞。《重尋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堅持與回應》有很多觀點,可供我們參考與學習。

●私德與公德真能截然二分?

好比,「自由性愛論」乍看很有道理,但私德與公德真的可以截然二分嗎?作者吳永康就提出在資訊社會下,私德與公德的界線不如一般人想像中明確。

他舉例,若有兩兄妹在同一間學校讀書,並公開表明兩者的亂倫關係,並接受年輕人雜誌與網路訪問,公開其性生活,這絕對不會是一件純粹的私德問題。私德與公德的界線不是自由主義者所想的那麼明顯。

又,一個人看A片,這看起來是私德,因為沒有傷害其他人。但是若政府對色情資訊「完全」沒有管制,色情文化落實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大多數人都樂在其中,便會造成女士們的人身危險,會擔心自己在公眾地方被性侵。就像「地鐵性侵」是日本A片常見的主題,導致日本地鐵為了避免女士被性侵,於是得設置女士專用車廂。在台灣,隨著A片氾濫,也陸續傳出車廂性侵或性騷擾案,捷運設置了女士專用車廂。這就是私德與公德的界線無法清楚切割的證據。

●性解放運動的獲利者

至於,常見的婚前性行為課題。作者葉敬德指出,歐美先進國家已經做了這個實驗,很多年輕人發生婚前性行為,然而他們並不快樂(尤其是女性)。婚前性行為並未如性解放人士、女性主義所說帶來真自由。

很多女性對於男性不肯在感情上委身、只想性交,感到非常失望。如果女性真的完全放得開,在性交之後,不計較是否與對方再相見,她得到的回報是—連個情人或朋友都沒有、被瞧不起、對性太隨便,被視作「和每個人都來過一腿」,結果她更不可能有機會找到心底深處所期望的一份長期的親密關係。性解放運動,反倒令許多女性被男性給消費、糟蹋了。女性主義自以為是的性革命,最大獲利者反倒還是男性!

●同居家庭實況

至於,同居課題。作者葉敬德指出近年的研究,同居者比單身進入婚姻的人,更容易放棄婚姻。而性解放認為,同居者被虐打的問題應該比較少,因為同居者避開以父權為中心的婚姻約束,必然會得到較為平等的關係。然而真實情況卻顯見其錯謬,同居者出現激烈爭辯的可能性比結婚者高出1.8倍,被虐打的機會也比已婚者或已經婚者高出兩倍。

另外,男同居者更容易對自己的配偶不忠。擁有孩子的同居者,比已婚者更易分手。在美國,已婚者的平均收入比同居家庭多六倍。在已婚家庭成長的孩子,擁有更強烈的幸福感,他們更容易表達信任、忠誠等價值。

同居者較易分手的原因是男方不喜歡擁有兒女,他們視照顧小孩為責任,而不會視他們為快樂和穩定關係的泉源。多數男性同居者,不願意盡父親的責任。同居家庭的孩童受虐打,是一般家庭的20倍。整本書裡,可以看見香港基督徒設法「只講事實,不談價值」,拿出統計學的各項證據,向世人來揭露性解放的悲劇!

●虛無摧毀自由社會根基

書中許多文章也表示,他們絕對反對無理剝奪這些「性小眾」的基本人權。然而,若社會文化要高舉性解放,高呼「反性傾向歧視」的人權口號,美其名政治正確,人們從接受「多人婚姻」合法開始,接著就得接受N級色情、SM性虐、戀童,亂倫、獸交、姦屍、換妻、群交,人們都得概括承受這些性傾向。

極端的「性自由」,衍生的虛無主義,最終只會摧毀自由社會的根基。正因社會有自由,所以需要一定程度的道德共識。

反觀台灣,目前幾乎一步一腳印地跟著美國、香港的腳步走。兩性平權、多元性別教育,到底會帶給社會什麼?恐怕就是傷害到無知的青少年。因為前車可鑑,歐美人士完全身體力行照著性解放去做的,絕大多數是這些沒有分辨能力、人生經驗不足的年輕人與兒童。其中,以女性受害最大!或許在這狂瀾之下,姊姊妹妹們要站出來,先懂得珍惜自己,勇敢對婚外與婚前性行為說「不!」,可以力阻情慾土石流對整體社會的危害。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rginialk&aid=537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