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0 11:06:50瀏覽2845|回應9|推薦9 | |
「多元伴侶」在過去,都藏在檯面下,諸如:劈腿、外遇、二奶、小三。但如今卻每天出現在報紙的頭版與社會版上,似乎成了經常發生的現象。前不久臺灣大學社團還喊出了「Puma無罪,做愛有理」(Puma音近台語「破狸」)的口號,大力倡導「多元性伴侶」。自詡為走在時代尖端的人士,不僅身體力行,並訴諸文字與各種運動,希望給人類社會帶來幸福。
「多元伴侶」,意指不拘束於傳統一對一的情慾關係,在雙方意願與尊重的前提之下就能夠發展性關係。對多元性伴侶的實踐者與支持者而言,性,不一定只能是專一的、限定的、長期經營下的結果;性愛能夠與不同對象一起享受。甚至性別也多元,性愛,可以男男、女女、或男男女、女女男等各種多元組合。 如果「多元伴侶」價值觀很優,多元伴侶關係會帶給人幸福,目前台、韓、中的「小三」劇《犀利人妻》、《妻子的誘惑》、《回家的誘惑》勢必乏人問津。 「小三」劇道出了大家對多元伴侶關係的深層恐懼,這三部戲收視率冠軍且長紅。觀眾們是邊罵邊看、欲罷不能。畢竟,有誰樂於跟他人分享愛情?伴侶劈腿,無不傷痕累累。至於小三,她也不樂見小四、小五、小六的出現。多元伴侶關係在真實社會,對個人情感造成痛苦的撕裂傷害,人皆所知。但還有種損失,較少被人察覺,那就是回憶的抹去。 就像開同學會,或老友相聚,對於對方旁邊那一個是不是當年學生時代同一個情侶?這類話題大家都會私下偷偷地先探聽好,「那人後來嫁的老公,這人嫁的老婆,是否是當年大學那個阿?」如此問,絕對不是一種歧視,而是為了見面聊天要開的話題選擇。因為這種聚會必然涉及懷舊話題,一定都會緬懷過去年少輕狂的時光,例如「你還記得嗎?我們四個人一起去捉蝦?」「我記得妳那時跟他吵架都來找我去吃冰抒發火氣」……等。萬一伴侶已經不是同一個,要敘舊時,這一塊的回憶就得刪除。若誰提起這類往事,多半會被視為白目或機車。男女交往本來就一種過程,了解兩人是否合適一同進入婚姻。但人們不願去碰觸傷痕,因為每一段感情的結束都是痛苦,分手沒有誰會感到快樂。因此,敘舊都會識相地讓往事從記憶中抹去。 離婚亦是帶來同樣的問題。通常我們都會問候久未聯絡的朋友:「妳老公呢?現在工作如何?還那麼辛苦嗎?」或是「你老婆現在還在某某地方上班嗎?她關節炎有好些嗎?」萬一對方離婚了,起的這個話題簡直就是超級炸彈!真實世界裡的「多元伴侶關係」,其實讓人與人寒暄,都得小心翼翼,以免觸及敏感話題。但人生扣除佔最多的工作,不就是男女、夫妻、親子等關係?因此,每換一次伴侶,基本上就是砍段回憶。不僅自己抹去那一段回憶,同樣的,也是要朋友們砍掉與你那一段傷心的回憶。 幾年前,一群年輕人走上街頭遊行,訴求「自主多元 解放身體自由」、「我要多元伴侶關係」。落實到生活面,不就是兒子女兒長大後每次帶回家給爸媽看的對象都不一樣?或是,結了婚,每次過年回家的配偶都不是同一個!這些年輕人,他們沒有深入想過如果家長也都認同並照做,這些年輕人有能力面對每次回家,爸爸不是同一個,或是媽媽不是同一個人嗎? 家之所以是一個家,就是「伴侶固定」所帶給家人彼此的安全感與穩定性。如果每次回到家,看到的爸爸媽媽都不是同一個人,這個家還是個家嗎?新聞不也報導一些中輟生在外頭流浪,最後被幫派吸收,他們的「家」都還在,但裡頭的沒有爸爸,或沒有媽媽,或爸爸不是原來的爸爸,媽媽不是原來的媽媽。而我有幾個朋友,他們遭遇配偶外遇,內心被千刀外剮,他們為了讓孩子有個真正的「家」,還是堅強地扛起責任、忍住不離婚,尋求諮商,等候伴侶回頭。 「自主多元 解放身體自由」,要附上的代價以及失去的東西,是遠超過人們所想像的。家庭的價值往往是失去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的可貴。如今「多元性伴侶」的觀念,正透過劈腿、外遇、二奶、小三各樣的形式,攻擊毀滅家庭。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