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10 09:21:01瀏覽542|回應0|推薦0 | |
網路讓人們享受匿名發言的暢快。博士可以卸下頭銜的光環,在網路上問些不合身分的笨問題,也不怕被人恥笑。內向的女生可以在網路上問私處如何 清潔保養的衛教問題,也不用臉紅。對感情灑脫的男性,失戀了可以表達女友跟別人跑了的痛苦。被老闆狠刮的上班族,可以盡情發洩對職場的不滿。匿名可以讓人 發表內心的「隱藏我」,不必感到尷尬。 然而,臉書facebook一反過去的網路遊戲匿名規則,帶來勁道十足的「實名」潮流。除了傳統網路基本的留言功能,臉書還提供很多欄目,誘惑人填寫 『學經歷』,因你想把以前國中國小高中大學的同學、老師以及待過的公司同事,重新聯繫起來。誘惑人填寫『曾經住過的地方』,因你懷念那位待你比遠親還好的 近鄰。 臉書還提供照片上傳。誘惑你想放張最帥最美的個人照。更誘惑你上傳拿手好菜、100分的成績單、小孩的出生或成長照片,你所引以為榮的一切。 原本真實社會人與人必須在同一時空下互動才能稍有認識,但臉書可讓人在不同的時空下,於時光流瀉中,使用者不知不覺在臉書一點一滴獻上所有的自 己,360度全方位被認識個徹徹底底。一些使用者誤以為自我隱匿得很好。事實上,大頭貼無論是有貼沒貼,或是貼漫畫風景,照樣傳達出其個性。即使完全都不 發表留言,僅是對好友的留言按讚,也可一窺其想法。 就像每周6小時的數學課,學生們只認識教著在台上書寫一堆計算式的老師,但透過臉書,卻可以認識師母和老師的小孩。甚至還可以知道老師的飲食偏好、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喜愛的嘉言絕句。臉書翻轉虛擬與真實,虛擬世界反倒比真實世界更能表露真實自我。 這正是臉書最大的貢獻,它幫助真實世界自我表露有困難的人們,不需要太多的勇氣,較自在地打開心裡緊閉的那扇窗,與他人發展更深的親密關係。 然而臉書把網路裏的人們從匿名推向實名,待過分表露真實自我會破壞互動關係發展,令自己感到遭到拒絕和否定多過被接納和肯定,感到陷在孤立無援多於春風得意時,天性中的自我保護機制終究會啟動,而關閉停用臉書,轉換到下一個主流社交網路。 自我表露是一種人生的藝術,人們都不斷絞盡腦汁地在學習何時拉近、何時拉遠與他人距離。反映了聖經所言,每個人都是罪人、是不完全的個體,會互相傷 害,無法全然透明。只好在真實世界或虛擬世界,從匿名到實名,或從實名到匿名,無奈地透過頻頻換著社交圈,讓自己的情感獲得平衡。 這正說明了人人對親密關係的渴求與追尋。然而有一種超越人間的永恆之愛,那是一種穩定不變的親密。受造人類唯有先與造物上帝恢復親密關係,讓內心深處長久的空乏被滿足,才能與他人親密關係也獲得滿足。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