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之三
2009/07/02 16:39:56瀏覽2024|回應0|推薦4
【台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之三

雲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斗六

斗六昔稱為『斗六門』,該地昔為平埔族洪雅族之斗六社的居住地,在康熙末年時,該地墾成,乃譯斗六社之音為地名,稱為『斗六門』。加上『門』字,乃是因為當時其位置恰位於諸羅縣東方之門鎖重鎮,因而有『斗六門』之稱。後來則去掉『門』字,改稱為『斗六』。

2斗南

斗南原稱『他里霧』,民國九年時,因其位於斗六之南方,故改稱為『斗南』。他里霧之地名是譯自當地的洪雅族之『他里霧社』社名。

3林內

此地清朝以前為濃密如蔭的大林野,後來閩人鄭萃徘自福建漳浦來此地開墾,在乾隆、嘉慶年間,因平匪有功而獲封賜,從此傳家立業,人口集結,因村莊在樹林內創建,故名「林內」。

4古坑

古坑舊稱為『庵古坑』,可能是由來於初期的入墾者,在坑谷內種植菴瓜而有此稱,在民國九年時,改稱為『古坑』。另有一說為古時候有一對夫婦,專門打鐵為生,其所住的地方命名為「打鐵坑」,這一對夫婦非常恩愛,居民羨慕,乃稱此地為「尪婆仔坑」。日據時期因不文雅而更名「庵古坑」,其意為溫暖的古窩,行政區調整時改名「古坑鄉」。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9

5大埤

大埤原稱為『大埤頭』,其名稱由來有二說: 

1.因往昔創村於荷包連圳埤之頭,故有此稱。荷包連圳即在早知與柳樹腳間,引倒孔溪之水,流向西北至大埤頭入圳,因在本地設埤塘儲水,乃稱之為大埤頭。

2.明末荷蘭人佔領時,於大埤西北方建設紅毛埤,其上游的庄社是在「紅毛埤」之頭頂,住民取其意稱為「大埤頭庄」。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10

6莿桐

莿桐原稱為『莿桐巷』,可能是由來於移民在莿桐樹林間,創建村莊,故得此稱。民國九年時,則改稱為『莿桐』。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10

7虎尾

虎尾舊稱為『五間厝』,最初開墾時名為「后尾」,後來因「后」與「虎」本地語音相似,日本人不知,鄉民也不明白,就將「后」誤為「虎」,於是「虎尾」地名就此沿用。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6

8西螺

『西螺』地名由來於當地的巴布薩平埔族之番社名『西螺社』。 

西螺(台語ㄙㄞ ㄌㄟ)最初是平埔族巴布薩族居住,他們稱本地為Soreau。三百多年前西螺地形很像田螺,而湊巧濁水溪對岸的北斗區也很像田螺,經協議將位於溪南端的叫西螺,北斗叫東螺。西螺又稱「螺陽」,一是依據「北辰南陽」的位置,就是濁水溪南畔;另一說是出自開拓者為追思故土福建螺陽而取。

(西螺鎮公所編印。西螺鎮公所工作簡報)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8

9土庫

『土庫』昔作『塗庫』,其由來應與往昔當地的洪雅族之猴悶社自稱『土庫』之譯音有關,後來才改稱為『土庫』。

10褒忠

本地原稱為『埔姜崙』,乃是因為移民最初是在埔姜茂生之沙丘建庄,而有此稱,『崙』是沙丘的意思。後來在清乾隆五十一年時發生林爽文事件,當時本地一位名為張源懃的庠生,糾結了鄉勇數千人來抵抗,守莊數月,屢敗爽文軍,事後並且幫助官府平定其他地方的動亂。亂後,張生除了獲得清廷封官賞賜之外,其居住地亦獲賜『褒忠』二字為庄名,故原埔姜崙,從乾隆末業改稱『褒忠』。日據時期曾廢『褒忠』,而恢復原稱,光復後,乃再以『褒忠』為鄉名。

11二崙

『二崙』即是在有兩座沙丘的地方創建村落而得名。二崙昔作『義崙』,這與本地的客籍移民有關,因為客語的『義』與『二』同音。後來此地便改稱為『二崙』。

12崙背

因為本地之村落創建於沙丘之背後(本鄉崙前村崙背國小舊址南邊)而得名。開拓先民為躲避暴風及洪水,便選擇地勢較高的沙丘偏南地帶定居,後來人口增加,便以此沙丘為界,稱沙丘南面地帶的部落為「崙前」,稱後移居的沙丘北面村莊為「崙背」,本鄉多偏屬沙丘之北,乃以「崙背」為名。 

(崙背鄉鄉公所編印,民83,崙背鄉之農業暨農地利用綜合規畫)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12

13麥寮

關於『麥寮』地名之起源,據傳墾殖初期有植麥者搭寮居住於此,故有此稱。

14臺西

臺西原稱為『海口厝』,因為地當舊虎尾溪之出海口,故有此稱。光復後,以其位於台灣島之西邊,改稱為『臺西』,以與臺北、臺南、臺東、臺中對稱。

15東勢

清乾隆十三年間,有一黃姓家族遷來,不久人口增加成一大部落,民眾以東方之部分稱為「東勢厝」,之後設為「東勢鄉」。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13

本鄉移民均由海豐港登陸,因處於海豐港之東方乃命名「東勢」,「勢」取人旺勢振之意,閩南語亦有方位之意。

(雲林縣東勢鄉公所編印,雲林縣東勢鄉地方誌)

16北港

北港舊稱為『笨港』,由於往昔笨港被溪道截斷後成一北一南,將其在溪北者稱為『笨港北街』,後來則改稱為『北港街』,『北港』就成為本地的地名。

17四湖

『四湖』地名之由來,乃是由於往昔之聚落沿著境內的四個池沼而建立。該池沼係往昔潟湖陸化後之遺跡,已經萎縮成淡水的池塘。

18口湖

本地原名「烏麻園」,乃因往昔此地所種盡是烏麻。後來改稱口湖有二說:1.光復後由於本地四周均有魚池,且廣闊如湖,故稱「口湖」。 

2. 由於本地地當四湖、後湖、內湖、施厝湖等以『湖』為地名之聚

落群的入口位置,因而有『口湖』之稱。

(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11

19水林

水林原稱為『水燦林』,民國九年才改為今稱。該地昔為一大潟湖,陸化後多沼澤,因沼澤內水漆茂生,故有此稱。水漆生長於海泥中,葉有粗毛,觸之腫痛,與咬人狗同。

20元長

本地在清乾隆六年時,有一位名為傅元掌的人,從福建省泉州府率人來此開墾,墾畢,創建村莊,並熱誠為地方服務,去世後鄉民為感念其恩德,乃以其名『元掌』為莊名。後來稱為『元長』之說有二,一為訛傳所致。另一說為清嘉慶年間,住民平亂有功,報請清廷嘉許,因「掌」與「長」諧音,賜改稱「元長」。(雲林縣政府編印。可愛的故鄉--雲林,頁11

 

 

 

南投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南投

南投之地名由來於洪雅平埔族(Hoahya)社名南投社。據諸羅縣志所載:「東為南投山,內社二,溪南(貓羅溪)為南投,溪北為北投」。 

由此可窺知漢人以其對北投譯音社名之位置關係而命名為南投社。

(黃宗輝,民83,南投縣鄉土大系--南投史話篇,南投縣政府 編印)

2草屯

此地正好位於台中盆地的東緣山麓,為進入埔里中途要站,挑夫往返休息換草鞋的地方,其捨棄草鞋,堆積成墩,正是此地名的由來。

3中寮

由於早期從二重溪至哮貓間,墾民築寮成村,有六寮、十八甲寮、後寮、鄉親寮等,中寮正好居於其中,並與後寮對稱,所以得名。

4名間

因為本地地勢低窪,四周雨水淤積於此,形成沼地,經年濕潤,土音呼曰「湳仔庄」,後將「湳仔」之土音,改呼日語讀音,民國九年,因閩南語讀音Lama與日語「名間」訓讀NA-ma近音,故以「名間」之漢字改稱之。 

(黃宗輝,民83,南投縣鄉土大系--南投史話篇,南投縣政府 編印)

5埔里

由於從前眉溪邊有先住民聚落『埔裏社』,或單稱為『埔社』,所以得名。又泰雅族稱埔里為『薩巴哈、巴卡拉斯』,意思就是星星之屋,夜間由高山鳥瞰而下,漢人街屋,就有如天上星辰閃亮之故。

6國姓

國姓以前亦稱為『內國勝』,民國九年以後稱『國姓』迄今。其地名之由來,相傳與延平郡王國姓爺的左武衛劉國軒,曾率兵追討大肚番抵此有關。

7集集

地名由來有二說: 

? 集集原稱為『半路店』,因早期店鋪街聚落恰位於西方「林尾」與東方「柴橋頭」中間,為聚集生活必需品以交易,故稱「集集」。

­ 「集集」出自水沙連番Chipu chipu社之譯音漢字。

(黃宗輝,民83,南投縣鄉土大系--南投史話篇,南投縣政府 編印)

8水里

水里原稱為『水裡坑』,『水裡坑』是從日月潭西岸之水裏社流至本鄉的一條河流,本地原屬於集集鎮,後來才劃分出,獨立成『水裡鄉』,後因其名不雅乃改稱『水里鄉』。

9魚池

魚池舊稱『魚池仔』。本鄉以前曾是一個湖泊,後因南港溪上源之侵蝕,導致湖水外溢而乾涸。但是原來湖底的深窪處,仍留下多處的殘跡湖,當墾民落居此地時,便就其地形特徵命名為『魚池』。

10竹山

竹山舊稱為『林圯埔』,相傳林圯為鄭成功之參軍,在鄭經實施屯田制時,曾經率領部屬在此屯墾,墾成後乃命名此地為『林圯埔』。民國九年時,由於境內的山坡多為竹林之產地,乃改稱此地為『竹山』。

11鹿谷

鹿谷舊稱為『羌仔寮』,這是由於往昔本地未開闢時,附近有許多的羌群,民國九年時,有鑒於羌與鹿相似,而且境內又多溪谷地形,所以改稱此地為『鹿谷』。

12仁愛

本鄉居民以泰雅族為主,並有少數布農族,以前此地並沒有命名,光復後,乃根據三民主義之政治理想,取四維八德之雅句,命名為仁愛鄉。

13信義

本鄉居民以布農族為主,並有少數的曹族,光復後,取四維八德之雅句『信義』為鄉名。

 

 

嘉義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嘉義

地名由來有二說: 

1.嘉義昔稱『諸羅山』,這是出自於當地的平埔族洪雅族『諸羅山』 

社之譯音。

2.由於本地地形諸山羅列,故原名諸羅。後因清乾隆51(西元1786 

)林爽文之亂,淡水、彰化曾先後陷落,豬羅被困,軍民不屈,清高宗獲悉乃於次年賜名為嘉義,以示嘉許全城軍民義舉。

2朴子

朴子舊稱為『朴子腳』,由來於當時的聚落是創建在朴子樹之下,故有此稱,後來則改稱為『朴子』。其由來如下: 

『康熙廿六年(一六七八)半月庄林馬,自鹿港將媽祖神像迎接回家奉祀,歸途抵牛稠溪(朴子溪)南畔樸子樹下休息時,為附近群眾強求暫留供人膜拜。因媽祖發祥於樸仔樹下,是以標名為「樸仔腳」,「腳」臺語,「下面」之意。此係民前二百三十年之事。朴子詩人楊桂山有詩道:「大樸森森蔭樸津,開基一樹已歸神,覃思偉績同天后,長抱婆心護世人。」說明朴子與樸樹有關。』

(邱奕松,民81,美哉嘉義,嘉義縣政府 出版)

3布袋

1.布袋昔稱為『布袋嘴』,因為布袋位在鹽水溪口之北,以前環抱一個內灣,布袋就位在此內灣北岸突出的尖嘴上,故有此稱,後來則改為『布袋』。 

2.布袋地名緣起於外繞沙嘴,深居潟湖內,似布袋狀而得名。昔稱「布大瑞」訛傳為「布袋嘴」,騷人墨客稱為「岱江」,也是日據時地方士紳以取七福神之布袋和尚雅號,以布袋延用至今。但「冬港」應為布袋最原始名稱,昔亦稱松仔港、蚊港、布袋嘴等。稱「松仔港」的原因是因台灣廈門交通,以布袋為捷徑,附近海水浴場壽島之松樹,蒼鬱青翠而得名。稱「蚊港」的原因是港邊蚊蟲為虐,六月間風平浪靜之際,更猖獗而有蚊港之稱。

(邱奕松,民81,美哉嘉義,嘉義縣政府 出版)

4大林

『大林』舊稱為『大莆林』,此地名之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係指本地在開墾初期乃為廣大的森林地帶,故有此稱;另一種說法為往昔此地有來自潮州府大埔之林地的移民,而有此稱。後來才改為『大林』。

5民雄

民雄舊稱為『打貓』,『打貓』之地名是原來當地洪雅族打貓社的舊址,民國九年時,將『打貓』改為音近似日語之『民雄』,沿用至今。

6溪口

本地舊稱為『雙溪口』,這是因為以前本地的聚落是建在石龜溪與三疊溪兩溪的會合處,後來則改稱為『溪口』。

7新港

1.『新港』之地名即是指一個新開發的港口,這是指在清乾隆年間,原住於笨南港之大批漳州人,為了躲避洪水及漳泉械鬥之害,移居於此,久而久之,形成了街肆,發展成一個大市鎮,而有『新港』之稱。 

2.新港原稱「麻園寮」,因乾隆初葉(一七四六前後)遍地胡麻叢生,因而得名。全鄉地勢平坦,早期因笨港溪(即今北港溪)氾濫,笨港市鎮被水沖毀,部份居民及沿笨港街官署遷徙此地,形成市鎮,改稱笨新港,後來以「笨」字不雅,而只稱「新港」。

(邱奕松,民81,美哉嘉義,嘉義縣政府 出版)

8六腳

六腳原名「六家佃」,相傳明永曆八年(一六四五)閩漳龍溪縣人陳士政等人招佃農六家戶人入墾,「家」臺語與「腳」相似,附近居民遂以「六腳佃」相稱。後來則改稱為『六腳』。 

(邱奕松,民81,美哉嘉義,嘉義縣政府 出版)

9東石

本地在清嘉慶末年,有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東石居民來此,開闢魚塭,並在港灣內養牡蠣為生,他們將原來故鄉的地名移植來此,也就稱此地為『東石』。

10義竹

義竹舊稱為『義竹圍』,而『義竹圍』是由『二竹圍』更改過來的。『二竹圍』之由來,即是指第二個環植竹樹之村莊,因為在本地的西南方尚有一處環植竹樹之村莊,稱為『頭竹圍』。因為該地近海,冬季風力強,村民多植竹樹為牆,以防飛沙及禦盜。後來則改稱義竹

11鹿草

鹿草舊稱為『鹿仔草』,這是因為往昔該地為鹿仔草茂生之地,故有此稱,後來則改稱為『鹿草』。據臺灣府志載「鹿仔草即楮樹也,以其枝葉為鹿所嗜,因名之。」 

(邱奕松,民81,美哉嘉義,嘉義縣政府 出版)

12太保

本地舊稱為『溝尾庄』,是王得祿的故鄉,王得祿曾經平定了林爽文之亂,收復諸羅,後來也平定了蔡牽之亂,而被詔認為浙江提督。在其病老還鄉之後,清廷加封為『太子太保』之銜,當地的人便將原溝尾庄改稱為太保庄,『太保』就成為本地的地名。

13水上

水上舊稱為『水堀頭』,這是因為本地恰位於水圳之源頭,後來則根據原意,改稱為『水上』,亦即是位於水圳上源地帶的地方。

14中埔

『中埔』之地名由來是與本地南南東方之頂埔及東北方竹崎鄉境內之內埔之相對位置而言。『埔』即是未墾之荒地。

15竹崎

地名緣起於全鄉大部份為山坡地形,又多竹林,經砍伐開墾後,遍處留存許多竹頭,因此稱為「竹頭崎庄」。民國九年改稱竹崎。 

(邱奕松,民81,美哉嘉義,嘉義縣政府 出版)

16梅山

梅山舊稱為『梅仔坑』,因為本地位於倒孔溪南岸的寬闊坑谷內,而且這一帶往昔是以梅花著稱,故有此稱。後來則改為『梅山』。 

另有一說為:本地位處山腳地帶,為行旅必經之地,有人在溪畔築屋,販售「米糕粥」,閩人稱粥為「糜」,乃稱本地為「糜仔坑」。

(邱奕松,民81,美哉嘉義,嘉義縣政府 出版)

17番路

『番路』之地名由來於本地恰位於通往阿里山曹族番社的要道之上,故有此稱。

18大埔

大埔昔稱『後大埔』,因為在台南縣東山鄉境內,有較早形成之大埔庄,因此本地之大埔改稱為後大埔,台南縣者稱為前大埔,以資區別。『大埔』是潮州府下的縣名,因為本地初期的入墾者,大多從潮州府之大埔而來,移民們便將原鄉的地名移植於此,後大埔於民國九年時改稱大埔,而沿用至今。

19阿里山

本鄉原名吳鳳鄉,為紀念康熙末年阿里山通事吳鳳而取之名。民國七十 年改稱為『阿里山鄉』。

 

 

 




★【台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http://home.educities.edu.tw/nkhs9323005/%A5x%C6W%A6U%B6m%C2%ED%A6a%A6W%A4%A7%A5%D1%A8%D3.htm

★【台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之三★
http://tw.myblog.yahoo.com/nkhs9323005/article?mid=118732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gorchair&aid=30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