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2 22:43:16瀏覽2256|回應6|推薦6 | |
節錄:【因颱風來襲,馬英九總統縮短出訪行程提前返台;表面理由是為了颱風,但大埔抗爭、監院內亂、電價調漲與核四公投,都是必須馬上處理的棘手難題;稍有不慎,每個都可能釀成政治風暴,讓馬政府低迷的民調再探谷底。從老農津貼、證所稅、電價緩漲、會計法覆議、洪仲丘案…,哪一次不是如此?這次14隻米格魯被「刀下留人」,但台灣的疫情是否止於「狂獾病」,有無可能蔓延成貓狗的「狂犬病」,農委會至今語焉不詳,反而使民眾恐慌擴散,棄養寵物風潮成災。要如何把疫情的真相慢慢兜攏起來,農委會難道還在摸著石頭過 河?缺乏公信力的政府,相對強化了民眾「造反有理」的態度。但民眾理直氣壯推翻政策之餘,不該只為個案的成功歡呼,也要從制度面尋思如何繼續監督政府深化改革。(聯合新聞網)】 兩稅合一:「反對者認為企業股東稅負會增加,可能會降低投資意願;支持者卻認為這十年來台灣投資意願仍低落,兩稅合一不僅沒有創造投資增加,卻降低稅收。另外,有鑑於台灣營業稅率僅5%,在國際上屬偏低水準,因此有評論者提出只要提高1%的營業稅。」 任何一個朝代,在經過時代變遷,社會洪流的進步與退步時,不論哪一種法條:即便憲法、法律、命令,都有可能隨時變動。 一個大埔事件,凸顯了,一整個政府過去在徵收土地的用途時不明朗,不實際,人民害怕這種徵收失去自己的家園和土地時,同時眼看著有一群人利用政府徵收土地,仗著政府的勢力與權力 在地方上形成一種無以倫比的權勢,利用這種政府給予的權勢為所欲為,真正的公共用意和利益沒有去實現與建設,反而卻成為這些人用來拓展個人勢力的權力,造成了一整個社會上以大欺小,倚強欺弱的局面,這就是社會上害怕被徵收土地的心情。 其實如果是為了社會建設,社會進步的建設,我相信沒有人會不願意土地徵收做為公共用途,只是現行的土地徵收已變成一種社會上有權勢的人為了吸收更多利益而強行徵收土地暴力的徵收,留下一群被徵收土地無可反擊又得不到最大利益的人們。 舉個例子:版主住的附近原本有一塊空地,雜草叢生,那是私人土地,旁邊還有一畦畦菜園,真分明是地主或是附近住家自給自足養家生活的土地,可是幾年之後竟然變成了一個大停車場,然後在大停車場外圍貼滿了「某大建設公司在各地的建築工地廣告,賣房子」可是幾年過去了卻遲遲不見該地施工,有人說是財團在養地,等養到土地飆漲再來建房子,然後在賣,到那時賣出去的房價已不是當初財團向土地所有人購地的價格,而是,財團幾年來設大停車場所帶動的土地上漲價格,你說,照這樣土地買賣下去,台灣房價會下跌,還真見鬼咧!等到奢侈稅一出,財團和建商及仲介又在哭吆!請問:到底誰該去哭么。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說土地區段徵收不能改,否則政府會破產,一般徵收與區段徵收不是重點,重點是:政府在徵收土地時,土地的買賣才是政府要改革的重點之一,政府徵收土地充其量說公眾利益,土地買賣呢?是不是也太浮濫了呢?只是為了達成少數人想獲得更多土地以利炒作利益而徵收去買賣。誰該去哭吆。 土地徵收是為了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用於公共建設,而不是先前徵收的土地未善盡其用,又繼續徵收人民的土地,為了一家子生活種植的土地作物就這樣一夕之間沒了,誰該去哭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