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3 20:08:22瀏覽2652|回應5|推薦9 | |
寫在前提:
也許沒有多少人關注台北市的兒童交通博物館,要改建成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了。但是,相信沒有人樂見動工的這項接近六億的大工程,已讓園內一五二株大樹,面臨連根拔起的命運。台北市政府的計畫,是要把原本給沒有選票的兒童使用的兒童交通博物館拆除,然後改建成「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並計畫移除152棵原本長得茂密健康的各種樹木,改種近年來大流行的油桐樹,接著再以水泥鋪設象徵客家人的梯田與茶園,以人工斜坡方式建造空中平台與自行車道,藉此串連到新店溪畔形成一個自行車路網,變成「公館水岸新世界」。 相信身為客家人不一定喜歡砍樹 曾經寫過淺談什麼是環保,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後,最近我和朋友去爬松山的四獸山及南港山,這兩者給我的印象是:前者人工化的現代建築似乎已看不見什麼是真正的山林,廟宇很多,原始的味道失去了,多了一份金錢競爭的山林爭奪戰;後者電塔很多,但除了一部分接近中華技術學院有現代的建築感以外,整個南港山與麗山步道的保存也較原始化,身為台北市民在日益繁忙的公事生活中,難得不必遠離都會區可以享受原始森林浴何樂而不為?又何苦再周休二日千里迢迢的舟車勞頓一番遠赴他鄉享受森林浴,這一來一返之間即使有了森林享受,但長途的疲憊更自不在話下,隔日上班有什麼精神好面對,當然也就是現代人周一上班症候群的出現。如果,台北市少那一點水泥空間,多一點森林的感覺,台北市民到了假日心情愉快,周一上班也沒什麼症候群了,因為不用疲憊長途的去尋找森林浴? 為了建造〈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而砍去這麼多樹木,相信身為客家人應該不會自私到因為自己的享受而去破壞大自然吧?客家人的祖先一向是愛山愛水,依山建築家園,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吃水拜水神,耕種拜土地公,客家後代子弟怎麼可能會淪落到因為自己的享受去砍樹,破壞水資源,破壞土地?客家人祖先不是這樣傳家的,勤耕雨讀,敬山敬神愛護樹木都是祖先留下來的,不然為什麼在客家庄還會有敬紙亭的出現?就是因為紙是用樹木造的,用過的字紙要神聖的燒毀祭拜,感謝樹木長大以後做成紙供客家人耕讀,現代的客家人真的忘本了嗎?〈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這兩句話忘記了嗎?身為客家人不會自私到因為自己的享受而去砍樹的?因為客家祖先有明訓要愛護大自然,敬土地──土地公(伯公),敬山神──三山國王廟,敬樹木──敬字亭。 自行車道不一定要舖水泥 雖然要休閒,我們真的想要一條自行車道,但不一定是水泥車道,台北市的水泥空間已經夠多了,還缺少一個水泥空間嗎?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