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的教育只重視智育,而大陸只重視分數!
2010/06/26 14:21:04瀏覽613|回應0|推薦1

兩岸教育制度下的學生真的有幸與不幸的地方,我今天看見二篇大陸關於教育的新聞,讓我覺得,台灣在相比之下還是幸福的,雖然前陣子新北市傳出要加課上英文,引起教師家長不滿。

我個人離開學生階段已經很久了,而且,並不太清楚現在學生到底要學多少東西,我經歷過的只有聯考制度,而且,不像現在有很多多元入學方案,比如繁星計畫...,我看到時,很羨慕,我念書時沒有這種讀名校的機會,自己也認為在數理方面很不行,一直到了出社會,才知道...,我對於美術或設計或書籍雜誌編製很有興趣,可惜,我在高中也不是念復興美工相關,也只念到專科,沒機會去念一些設計科或相關興趣的科目,搞得現在才開始進補,補電腦繪圖,準備想念大學。

所以,我認為現行教育,應該在國,高中時期,先挖掘孩子的天賦興趣,使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精,甚至在高中時可以依據自己比較專精的科目進行上課的比重分配,也就是差異化教育,有人喜歡物理,有人喜歡歷史...,都可以安排多一點上課時間,鑽且專精研的發展,並且不要只重智育,導致其他項,如:體育...根本發展不起來!


我將二篇大陸新聞轉成繁體字,應該有全部轉到吧!

山東考生作文得「 0 」分:教育強姦了我

【新唐人 2010 年 6 月 14 日訊】近日來連續兩年高考作文都是 0 分的考生,和一部網路小說的作者聯繫在一起。他用「伊小哆」為網名寫的博客幾乎每篇都會被新浪推薦。截至今天,他的新浪博客點擊量已超過 370 萬,甚至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

他很想讀書,卻又不習慣現在的高考制度;他看不慣現在的社會,卻不得不繼續從這個社會汲取生存的養分;他想好好聽話,孝順父母,卻又總是做些讓父母無法理解的荒唐事……他就是得到很多網友認同、又遭到不少網友質疑的高考考生小於。他說,還是讓我叫他「伊小哆」吧。

去年,如願以償得了 0 分

伊小哆屬於 90 後第一波生人, 20 歲,今年第二次參加高考。

認識他,是因為他去年那篇非常「雷人」的 0 分高考作文——《中國教育強姦了我》。通篇的暴力詞語,甚至在作文末尾,他惡狠狠地加上兩句:

枉然對我文章評論者,死全家。

枉然對我作文評分者,更死全家。

後來我問他,你怎麼能那麼寫呢?高考畢竟是個非常嚴肅的考試。

他回答,我寫得不嚴肅嗎?雖然句子有點糙,但道理不糙。

再後來,他的高考作文如願以償得了 0 分。

「最怕給我 2 分或 3 分辛苦分」

去年高考,寫《中國教育強姦了我》那篇作文,伊小哆還是考慮了挺多。他很想在高考這個中國目前最神聖的「陣地」上,好好發表一番他內心積壓很久的對中國目前教育現狀的不滿,比如不公平的高考加分政策、中國教育家們的「眼高手低」、老師們的不作為,再比如教育部門的亂收費等等,尤其當他看到高考准考證背面竟然打著廣告時,他覺得自己又被中國教育給「玩」了。

雖然心裏有眾多不滿,他也不敢寫得「太放肆」,但如果寫得像溫吞水一樣了,肯定又會被「淹沒」,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他想要的結果,都說明他這篇作文白寫了,他對目前中國教育現狀的反抗效果等於零。於是,便有了這篇《中國教育強姦了我》。

「 0 分就是我期待的結果,最怕批卷老師給我 2 分或 3 分的辛苦分,那我就全白忙活了。」伊小哆說。

──轉自《網聞》

引用自:http://www.ntdtv.com/xtr/b5/2010/06/14/a410169.html

大陸高考狀元被哈佛、耶魯拒絕

【新唐人 2010 年 6 月 26 日訊】大陸高考的狀元由人大附中學生李泰伯奪得,令很多家長和學校錯愕的是這名狀元在申請美國學校時,被十一所名校拒絕。

據臺灣聯合報,李泰伯今年申請出國留學卻遭到美國頂級名校拒絕。李泰伯在高考前向美國哈佛、史丹福、耶魯十一所排名前廿名的美國名校申請入學,但全遭拒絕。

李泰伯在人大附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第一實驗班的班長、人大附中學生會主席,模擬聯合國大會主席,三次獲得大陸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各科大考經常名列前茅。他今年的高考分數高達七百零三分,且還有另外廿分的競賽加分。

北京人大附中學生和家長對這個消息都感到震撼,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學生不被美國名校錄取?

報導稱,北京學美留學公司執行長張恒瑞,美國名校選擇留學生的標準不純看學業或科展的表現。

他說,對美國名校來說,他們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內心世界裏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份,而不是東方人所重視各種頭銜、洋洋灑灑的獎狀或經歷。

學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性的參加是美國名校注重的,對非自然、看得出人工作業的痕跡者,通常都不會錄取,即使學科成積滿分亦然。

————轉自大紀元

引用自:http://www.ntdtv.com/xtr/b5/2010/06/26/a411814.html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gv10g&aid=416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