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05 22:07:17瀏覽1310|回應2|推薦38 | |
馬,是行走在陸地的龍,有著高貴優雅的風采,因表現著剛健與優美的形象,千年以來,無數的文人畫家的玉筆丹青,使龍馬躍然於紙上。畫馬名家,有曹霸、韓幹、韋晏、陳閎、李公麟、趙孟頫、艾啟蒙、郎世寧,及近世的徐悲鴻,都以不同方式畫馬而展現其藝術特色。 《八駿圖》是風行千年而不衰的畫作。畫的是周穆王西遊昆崙山時,為之駕車的八匹良馬。關於八駿,《穆天子傳》中記載為:「驊騮、騄耳、赤驥、白羲、渠黃、逾輪、盜驪、山子。」《拾遺記》則認為:「一曰絕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暉,六曰超光,七曰騰霧,八曰挾翼。」柳宗元的《觀八駿圖說》即採用前者的說法。唐代是詩歌的盛世,著名的詩人更是畫中有詩,寫了不少《八駿圖》詩。有白居易的《八駿圖》、元稹的五言古詩《八駿圖》、李觀的《周穆王八駿圖序》等。 蘇軾的古詩《韓幹馬十四匹》是題畫馬名篇。詩題說是馬十四匹,畫中的馬數,卻是十六。詩題雖標明馬的數目,但詩人先分開寫,前面六匹馬分為三組。「二馬並驅攢八蹄」是寫第一組的二匹馬。「二馬宛頸鬃尾齊」,也以一句寫第二組的二馬。「一馬任前雙舉後,一馬卻避長鳴嘶」,兩句各寫一馬,合起來是第三組。一馬在前,以前腿負起全身之重而後蹄雙舉,踢後一匹;後一匹因而退避,且長聲嘶鳴。接著,詩人寫道「老髯奚官騎且顧,前身作馬通馬語。」養馬官老髯(可能是胡人)因通馬語,而聽懂了後馬「鳴嘶」的心情,就對前馬提出警告。而此時奚官的胯下還有一匹馬,寫出畫中的第七匹馬。奚官所騎,是十六馬中的第七馬,將前六馬和後九馬連成一畫面。 接著,再寫馬「後有八匹飲且行,微流赴吻若有聲」八馬飲水,微流吸入唇吻,發出波汩的響聲。後有八匹,區分了這八匹與前七匹在畫幅上的差別位置,這八匹正在過河,而前七匹早已渡河。八馬渡河的馬,又分為兩組。「前者既濟出林鶴,後者欲涉鶴俯啄」前四匹馬已經渡到岸邊,像出林鶴一樣昂首上岸;後面四匹的正要渡河,像鶴俯啄那樣低頭入水。 「最後一匹馬中龍,不嘶不動尾搖風。」《周禮》所載:「馬八尺以上為龍。」殿後的一匹是馬中龍,此馬尾搖著風,並且不嘶不動的神閒氣定,卓爾不群。(有誤認此匹為八匹之一,又忽略奚官所騎的那匹馬)。 「韓生畫馬真是馬」這句是點題,歸納前面所寫,詩中得出了韓生畫馬真是馬的結論,表達詩人對畫家的稱讚。接著「蘇子作詩如見畫」則是詩人的自我讚許。到下面兩句「世無伯樂亦無韓,此詩此畫誰當看?」韓韓善於畫馬,東坡善於作詩;從詩裡畫卷,像是可以看到真馬,看到龍馬。但是世上巳無善於相馬的伯樂和善於畫馬的韓幹,連現實存在的良馬都得不到賞識,更何況是詩畫中的馬。果真如此,韓生的畫、東坡的詩,還期待誰去看呢? 二馬並驅攢八蹄,二馬宛頸鬃尾齊; 一馬任前雙舉後,一馬卻避長鳴嘶。 老髯奚官騎且顧,前身作馬通馬語。 後有八匹飲且行,微流赴吻若有聲。 前者既濟出林鶴,後者欲涉鶴俯啄。 最後一匹馬中龍,不嘶不動尾搖風。 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 世無伯樂亦無韓,此詩此畫誰當看? 註:《爾雅釋畜》說明馬的各種樣的名稱:「騊駼馬。」「野馬。」「駮,如馬,倨牙,食虎豹。」「騉蹄,趼,善陞甗。」「騉駼,枝蹄趼,善陞甗。」「小領,盜驪。」「絕有力,駥。」「膝上皆白,惟馵。四骹皆白,驓,四蹢皆白,首。前足皆白,騱。後足皆白,翑。前右足白,啟。左白,踦。後右足白,驤。左白,馵。」「騮馬白腹,騵。驪馬白跨,驈。白州,驠。尾本白,騴。尾白,駺。馰顙白,顛。白達,素縣。面顙皆白,惟駹。」「回毛在膺,宜乘。在肘後,減陽。在幹,茀方。在背,闋廣。」「逆毛,居馻。」「騋:牝,驪;牡,玄。駒,褭驂。」「牡曰騭,牝曰騇。」「騮白,駁。黃白,騜。騮馬黃脊,騝。驪馬黃脊,騽。青驪,駽。青驪驎,驒。青驪繁鬣,騥。驪白雜毛,駂。黃白雜毛,駓。陰白雜毛,駰。蒼白雜毛,騅。彤白雜毛,騢。白馬黑鬣,駱。白馬黑脣,駩;黑喙,騧;一目白瞷,二目白,魚。」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