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教育(NAPOLA)
我對中文片名"英雄"是有意見的!
但看完兩次影片後, 對於英雄是否和精英對等, 甚或有無關聯, 有更深的看法!
何謂英雄?
英雄的作為的原始動機為何? 還是以"結果" 論英雄?
何謂精英?
必先為精英,才進得精英學校?
精英學校出來的都是精英?
為我所用則為精英? 非我所用棄之如敝屣?
如何辨識精英? 如何讓精英造福人類, 而非成為暴政的鷹犬?
菲德烈看似消極的放棄, 卻是最積極的抵制!
弱肉強食與英雄崇拜在人類歷史上從未間斷. 不管是以何為名, 在所有的族群地域和人文領域交鋒.
歷史學家無法單一的解釋, 普魯士在十九世紀末接收最多來自東歐,包含帝俄與亞非地區的猶太移民, 卻在二十世紀初蘊釀出反猷太的政黨政策. 但至少二次戰後的德國有自我醒思的態度與舉動.
為政者不應放任;監督者不應放縱; 人民不應放棄;
權利與義務的均衡是屬於全民的!
民主固然是建立在少數服從多數,
但多數的尊重少數才能顯現民主的真諦!
生為省長之子艾伯特卻有著不卑不亢的胸襟, 可惜螫武的省長看不到艾伯特的價值! 就算艾伯特不跌入寒冰,也是戰死沙場. 貧寒的菲德烈面對扭轉乾坤的最後一擊, 卻選擇了放棄, 因為他醒悟到勝利只是被軍國主義同化的開始.
大時代的悲劇無人能倖免, 但小人物的抉擇常流露出人性的光輝!
二次大戰終戰六十週年的紀念電影 NaPolA 是 National Political Academy 的縮寫(德英文皆是), 導演受訪時表達影片中菲德烈的個性源自他的祖父, 終其一生是右翼份子, 本想當建築師卻成了職業軍人. 但對他的祖父是否是NaPolA沒有相關資訊. 導演只說劇本準備了三年, 有相關人士提供NaPolA資訊. 因為大多數德國人並不知NaPolA, 何況是戰後的第二, 三代!
教皇本篤十六世在2005年就位時也被質疑他年少時參加過NPEA (納粹精英學校), 一直到2008年在美國接受媒體訪問是才承認. 對在那個年代11歲到18歲的青少年加入過NPEA或許是超越選擇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