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2010/08/20 20:33:41瀏覽544|回應0|推薦0

理論: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什麼是蝴蝶效應?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徵: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經典動力學的傳統觀點認為: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對未來狀態所造成的差別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論向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2004
導演:埃里克.布雷斯(Eric Bress)
蝴蝶效應的結局有四個版本.

其中三個版本都是同一調性:在伊凡領悟周遭將發生的不幸, 源自凱麗對他的愛時, 他回到童年派對中對凱麗惡言相向,凱麗就不會因為他在父母離異後選擇與父親同住,就不會有未來的悲劇. 因此在最後的結尾有以下三種狀況:

1. 影片發行版: 伊凡走在街上,凱莉迎面走來,兩人先後回望,均覺得對方面熟,但也只是一種訝異,很快地,兩人各自消失在人潮中。

2. 幕後花絮(special features): 伊凡走在街上,凱莉迎面走來,伊凡回望後, 立即尾隨凱麗,兩人一前後消失在人潮中。伊凡又回到宿命中.

3. 幕後花絮(special features): 伊凡走在街上,凱莉迎面走來,兩人同時回望,停下腳步交談. 這個happy ending 很好萊塢.

Director Cut 不光是結局不同,在片中有好幾段的不同陳述:
a. 當伊凡的父親掐住他時,大喊: 你(伊凡)不該存在.
b. 當伊凡和母親在餐廳用餐後去算命, 算命的說: 你(伊凡)根本不存在.
c. 母親告知伊凡在他之前有兩次死胎.
d. 伊凡看到祖父的死亡證明, 祖父也是精神病患 (家族病史)
最後伊凡決定回到母親的子宮.在生產過程中用臍帶纏頸, 阻止自己出身. 沒有伊凡的出生, 他周遭的朋友都幸福美滿.

我個人觀感是Director Cut和全片詭譎暴力的調性較合, 但太"慘".
立即想到"優生學"的狹隘. 而且伊凡若未出生, 如何見證他周遭的朋友都幸福美滿.

生命中有多少是宿命? 如有可能重新開始? 要在那一段重新來過? 影片是虛幻的,所提供的人生省思是當下的.

當天在觀賞影片時原想提個問題,但因問題太分岐,可能無聊,就沒提出.
我一直以為一部片的開拍是先有一個故事, 可以是原創劇本(如The Butterfly Effect)或改編劇本(如Brokeback Mountain改編自Annie Proulx 的 短篇小說).

導演照劇本拍攝影片, 怎麼會拍出不同的版本? Screenwriter 或 screen credits 是不是要跟著改寫劇本, 演員也要作不同的演出, 當版本調性不同時會不會有矛盾或不連戲的現象產生?

曾看過一部電影"Being Julia"(忘了中文片名),女主角 Annete Benning飾演一位心生不滿的舞台劇女伶, 要報復導演丈夫和他偷情的新秀. 在舞台上完全脫稿演出, 搶盡新秀的台詞和演出, 除了教訓丈夫和情婦,還贏得全場喝采.被整得臉一陣紅一陣綠的導演丈夫還到幕後恭喜她,且要求以後的場次就照當日演出. 因為她演出的是舞台劇, 當下喝采的觀眾決定了她的勝利(有待討論).但若是電影, 則都在導演掌控中, 片中女主角的脫稿演出,只怕要被換角吧!


回到問題, 導演版(Director's Cut) 顯然是原先就按劇本拍好的版本,因某些因素重拍或重新剪輯出戲院版, 對導演和編劇是不是都是一種否定? 是誰作出決定?

延伸閱讀:

http://wiki.mbalib.com/zh-tw/%E8%9D%B4%E8%9D%B6%E6%95%88%E5%BA%94
蝴蝶效應的來歷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510

奇摩電影: 蝴蝶效應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ra101tw&aid=433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