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可以重來(Gipsholm)
2010/08/20 20:02:55瀏覽603|回應0|推薦4

生命可以重來(Gipsholm) 2000

看似無力的頑抗,其實也在他流放自我的階段中建構了心靈世界。
  生命無法再來,但遺留的精神世界卻能一再閃爍璀璨的光芒。

by 黃英雄老師


生命可以重來(Gipsholm)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希望之旅)瑞士籍導演Xavier Koller西元2000年翻拍德籍導演Kurt Hoffmann西元1963年 的首拍. 兩部電影都是改編自庫特Kurt Tucholsky 自傳體小說: Schloss Gipsholm(1931) 描述他和朋友五個星期的歡樂時光.庫特Kurt Tucholsky 出生於猶太家庭由於文筆浪漫,思想不羈,年紀輕輕就享有盛名, 卻在四十五歲那年在瑞典哥特堡(Schloss Gepsholm就在附近)小鎮就服藥自殺 (1890 - 1935).

黃英雄老師影評中的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
" ---真的是願意為真理仗義而言,庫特可以選擇不必離開德國。因為真正的作家必須在社會上需要你直言之際絕不逃避,縱然明知將因此接受審判或喪失生命都不退怯。然而庫特選擇了離去,如果這也是一種選擇,則影片中似乎需要將這份選擇的主旨思維加以詮釋呈現 ---"

庫特Kurt Tucholsky 不但是作家,詩人,記者,還擁有法律博士學位.他是德義志帝國滅亡後,第一共和政府的擁護者. 但威瑪政權空有理想受到新興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夾擊, 非常脆弱. 1922年庫特就曾因一位威瑪要員遭刺殺而心灰意懶,傳說他自殺未遂. 等到納粹勢力日漸擴大猶太人漸感威脅時已是風雨欲來,無法力挽狂瀾, 不如歸去之時.

庫特的選擇不是選擇,他是被放逐. 留下來是血肉身軀的死路(猶太人的下場),離開是創作心靈的死路(失去創作的泉源). 生命如果可以重來,結束這一生, 來生再來過. 這本著作就是他想要的"生命", 是他的"遺書". 我們將觀賞他的短暫歡愉, 卻是滴滴血淚.
這是一部"好看"的德國片, 全片交峙在景色怡人的瑞典皇家城堡與美麗公主和納粹柏林的政治風暴間; 部份陳現原著作者生為猶太人本於良知與大時代不對稱的對抗, 又另部份陳現原著作者屬於創造浪漫的建構人生. 有真實也有虛構.

真實的是他浪漫不羈, 虛構的是他與公主的夏日戀情
*主角結過兩次婚,情人無數. 第二段婚姻維持到1933年, 也就是說這部1931年的小說是他還在婚姻狀態中的創作. 片中女主角"公主"是他眾多女友的綜合體.有書評分析"公主"是他屬浪漫主義移情風格. 當對新政治勢力不滿時, 對已折損的舊帝國的懷念.

真實的是他的確到過Schloß Gripsholm城堡, 虛構的是他住進了城堡
*城堡Schloß Gripsholm是瑞典皇室的產業.
*他真正居住在Schloß Gripsholm附近小鎮Läggesta.(近哥特堡)
到他1935年在哥特堡一家醫院因病痛與對時事絕望自殺前,多次有女友的陪同到巴黎瑞士等地旅行.

真實的是片中所有對現況的指控和他與朋友的言家交鋒內容,虛構的是情節.
片中的比爾是他日耳曼朋友的綜合體. 友誼抵擋不住猶太人與日耳曼人的對立

Kurt Tucholsky 他早年喪父,在嚴母的管教中長大, 片中教養院的教母據書評解釋是他對自己母親的抗議. 片中他有關他因"軍人是兇手"言論被起訴和通緝, "先是焚書, 再來是關記者 , 殺猶太人" 等都是事實. 他的書被焚,他的公民權被撤除.

他的遺書寫給當時已離婚的第二任太太. 死後葬在Schloß Gripsholm附近的墓地.

如果生命可以重來"城堡與公主"是Kurt Tucholsky 的選擇. 這是對社會主義者的他的一大諷刺.

延伸閱讀:

http://blog.roodo.com/hero.h/archives/1922452.html

黃英雄的部落格: 生命可以重來(Gipsholm)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ra101tw&aid=433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