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唸哲學,真是淵遠流長的故事,就從高中時候講起吧。高中時候國文、歷史課接觸到的老莊思想,就是一開始對哲學的啟迪,驚嘆於老子哲學的豁達、虛無,放任自然的態度,再者課堂上聽到老師提到尼采這個人,說年輕沒有歷練的人不要唸尼采的書,會悲觀的想自殺,什麼樣的書會讓人想自殺呢,是非常令人難以想像的,那時候完全搞不清楚哲學到底說的是什麼,只是覺得這些思想顛覆了我固有的思考模式,引領我以相反顛倒的眼光看待事情,也許和那時候的心境有關係,覺得老子是我的依歸,我的思想,這些都是最初對哲學有的粗淺的認識,並且基於這樣一種思想有無限可能性的好奇心下,為了更了解哲學探討的內容性質,就一頭栽進了哲學的世界,這或許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在還沒真正了解一件事之前就去做,也或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在了解了之後。不過哲學和我想像的不盡然相同,那些賴以生存的信念逐漸改變了,新的東西在增長了,第一次讀到康德在西哲史中,新奇於他的道德品格及整個哲學體系的建立,什麼樣的人格養成會成就什麼樣的哲學,很欣賞這樣將道德實踐在人生中的一件事。之所以繼續唸哲學,是由於哲學也唸了三年多了,慢慢的比較能把握該怎麼對待哲學,整個過程都很努力雖然使用的方法不太靈光,但也沒碰到讓我想放棄的理由,我想就這麼堅持下去,看不到終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