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行-幸福之必要條件
2007/11/17 17:46:20瀏覽567|回應0|推薦3

里斯多德主張萬物以善為目的,人應該有的生活是善的生活,並且追求最高的善其目的就是實現幸福,善或功效就存於他們所具有的功能,像雕刻家的善,就是將作品完美呈現,他們將「功能」發揮到更完善。然則,發揮我們的理性就是人類最高的善。而理性活動包括了兩個部分,其一是「對理性或原理的服從;另一部份是具有理性或原理,即進行理性活動。」

        然而,幸福是合乎德性的活動,沒有德性的人將墮落為可怕的動物,並且是最危險、殘暴的動物,則「德」之所謂意義為何?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切善的行為皆有一種共同的特徵,意為它們皆有某種秩序、均衡或比例,因此導出中庸之道,此為德性行使之原則,即過與不及的兩種極端之間所成立著的中庸適度。過之與不及都會把它們破壞,以用錢為例:對於金錢太過就是浪費,不及就是吝嗇,大方則合乎中庸之道。對於道德也是一樣,由於克制情慾,我們才能成為有節制的人,並且我們成為有節制的人之後,就會對逸樂有所節制。如此,具備德行和理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亞里斯多德並且主張人人都應該追求幸福。幸福只有通過實踐「善」及美德才能獲得。美德包括理性和遠見,意即做事要理智,不可以衝動,而且要有遠見,不能只顧眼前。但有了美德和善就有幸福了嗎?亞里斯多德還認為幸福的人還必須要有友誼,和好朋友分享,可以使幸福倍增。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呢?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似乎不太容易,大部分的人都是跌跌撞撞、尋尋覓覓的,而追求幸福的目標往往包含了:金錢、名利、愛情、友情、親情,有人認為其中之一或全部就是幸福的整全面貌,然而,幸福真的有如此簡單?就亞里斯多德而言,幸福還要德性的實踐,這又牽涉了我們必須先成為一個具有德性的人,幸福才有可能離我們不遠。

         的確,倘若我們懶惰、自私、邪惡,對擁有理性的人類毫無了解,無從讓我們的理性發揮最高、最大的善,這樣的我們可以說得到幸福了嗎?可以說實踐了德性嗎?毫無疑問是有問題的。並且,幸福也不是一觸可及的,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是個公正、無私的人,是一步步發揮理性朝著德性方向前進著的人,經歷了無數次的困難,知道生命的可貴之處,慢慢累積的亞里斯多德所謂之德性,才更靠近了幸福,為幸福所包圍。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anish0219&aid=138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