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影﹞《伴我情深》電影與患者權益的拉扯
2012/06/14 20:28:13瀏覽7604|回應0|推薦2

伴我情深

劇名:Mr. Jones
台譯:伴我情深
年份:1993 

導演:麥可‧費吉斯 
編劇:艾瑞克羅斯 
演員:李察吉爾 
         蓮娜歐琳
         安妮班克勞馥 


《Mr. Jones》,1993年的電影,由李察吉爾與蓮娜歐琳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從劇名中能得知,這是一部在描述一位名叫瓊斯的人的故事,身為故事的主人翁,這為瓊斯的生活必定是充滿各式各樣的戲劇性,才能夠以主要描述單一主角的方式來渡過一整部電影的時間。劇名的台灣翻譯為《伴我情深》,與原文劇名完全連不上關係,從台灣的翻譯劇名來看,這應該是個關於「陪伴」的故事,並隱約能感覺的到其他帶有溫馨的意味。於是將兩個名稱結合,我們可以理解這會是一部關於瓊斯這個人在陪伴這件事中的關係,他可能是陪伴者、可能被誰陪伴,而這整個過程就是故事所要告訴觀眾的。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個故事,雖然她非常符合標準好萊塢電影中的公式:帥哥美女的愛情故事遇到種種波瀾後終於兩人結束在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上。我總覺得這樣的設定太過於虛幻且不切實際,與真實所會遇上的情況相差太遠的情況下只會讓我將之歸類於科幻電影;另一個讓我非常不喜歡的點,在於劇中男女主角的關係是心理醫師與病患,相處過程中破綻百出且爾虞我詐,讓我完全是皺著眉頭看完整部電影。

故事一開始就來個破題法點出了主人翁瓊斯之所以能成為故事主角的特別之處,他是個患有躁鬱症的建築工人,帥氣、自信滿滿、活力十足,首度上工就給同事們來個震撼教育:他想飛。總是嚇壞眾人的情況下讓他多次進出醫院,在缺乏病識感的情況下他不願好好服藥,也因制度關係讓他在入院與出院間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中他的主治醫生卻在不知不覺間對他產生一種身為醫生身份時不被允許的私人情感,也就是說,故事的前半段觀眾看到的是瓊斯在發病時的總總瘋狂行為以及他對於自己主治醫生的死殘爛打,對於男人在這般行為之下,又是撒嬌又是裝可憐的,要不是安排一位帥氣的演員來表示這一系列舉動,想必觀眾也會在觀賞的過程中漸漸失去耐心而覺得厭煩;劇中那位醫生也是一樣,面對如此迷人的男性對自己表現出脆弱的一面,實在很難對此置之不理,故事如此安排,以人性而言是更加合理化了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件。如果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自信又迷人的男人以自身條件迷倒女性,這樣的故事性也就太過薄弱也無法說來觀眾,於是在中段插入了瓊斯病程進入鬱期時的情緒低落,不但比較出這樣病症對於患者的折磨,也借此來獲得觀眾對於這個角色的同情,並對接下來兩位主角間的發展找出一個合理化的開頭,尤其是一段瓊斯流著淚的獨白,除了得到醫生的眼淚,也埋下後續發展的引子,更是意圖利用觀眾的同情心而不會過度責備這個醫生在醫病關係之中的處置,因為只要是人,都會在心疼的同時對他產生欲呵護的情感。

電影介紹中的最後,提到醫生在倫理與情感間的掙扎,到底該守住身為醫生的立場保持醫病關係的平衡,還是放下醫生的身份與病人在一起。故事的最後,他們在一起了,雖然當時百般低落的瓊斯的確因為這樣的原故選擇活了下來,讓故事結束在一起帶有浪漫的好結局上,但劇終之後呢?說起來,讓瓊斯選擇活下來的原因,在於那個當下有個人是讓他能真實感覺到自己是被在乎的,然而人與人的相處間不可能永遠是一帆風順,在爭執與衝突之後難保他不會將這個人當成另一個曾經那位用自己方式關心他卻被他拒於千里之外的對象,再說,兩個人在一起這個方式對瓊斯的情況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對於躁鬱症帶給他的症狀以及他真正的需要其實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

從醫生的立場來看,與瓊斯的相遇是在一場情傷之後,在自己處於情感方面最為脆弱的時刻,遇上了這個帥氣、迷人的男性,就如同瓊斯在銀行中搭上的女孩,一般人是很難抗拒掉這般誘惑。但並非是一般人,她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醫生,深知瓊斯表現出最讓人傾倒的爽朗與自信都只是他病況中的一環,也深知在那背後將帶有更加深層的憂鬱,她卻還是陷入。到底在面對這樣一個患者時,醫生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在診療室外表達出關懷、私下的社交活動、主動前往查證患者的談話內容,美其名是瞭解患者以達到治療效果,實際上卻是一個醫生脫離自己職責的過渡介入,並以此成為自己對於患者產生的移情找出合理的藉口。利用他對於自己的崇拜來滿足失去的情傷,再將之合理化為對有自殺疑慮的患者的幫助,雖然有一度因著自己專業素養的認知決定抽離並將患者轉介,那一刻我還很佩服她在犯錯後勇於承認並做到懸崖勒馬,沒想到她還是把持不助自己的私人情感,最後還是跨過了醫病關係中的界線。

所以專業還是不如人與人間的情感嗎?讓醫生放膽與瓊斯表達自己的私人情感來自於自己的患者在家屬要求下出院後自殺,對於患者自殺的恐懼以及不願意失去喜歡的人的情感讓她決定跟著自己的感性直覺走,於是在先前過渡介入之外又直接的對瓊斯告白,在專業上這一切都是不被允許的,但在結果上呢?陷入無比低潮的瓊斯因此找到的人生中可能只是暫時的浮板,讓他當下選擇繼續活下去。換個角度想,如果這一切都是照著規定上面走,醫生在診間中等待病患、尊重病患與家屬間對處置的決定,在瓊斯表現出如此低潮又抗拒的情況下,尤其是已經走在傷害自己的邊緣,我們完全可以預料他將會以自殺當成結局。這個時候,醫生那如何背離專業的作法竟成了救下瓊斯的繩索;患者不自殺了、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標,所以治療算是成功了嗎?似乎又不是這樣。長久以來倫理一直都是充滿爭議性以及死板的條文,硬是要將它套用於各式各樣的情況下並不妥當,很多時候又必須靠的是當事人自己在處理問題時的立場與態度。我相信倫理之所以這麼規定有很大的部份都是站在保護個案為出發點,因為一個專業工作者有太多籌碼可能變成傷害個案的利刃,既然倫理明文寫到不能與個案發展出治療以外的雙重關係,一定還是有其正當理由存在,太多太多的悲劇讓我無法認同故事中醫生的做法,卻又開始懷疑她救下一個將死病患時的正當性,於是這成了一個大哉問,或許很多時候我們做什麼都不對,只有順著當下的情況與自己的直覺解決眼前的問題,至於在那之後接踵而至的其他問題,也只能視情況見招拆招了。

雖然我仍不認為這樣的雙重關係是正當的。以衛教的角度,我認為這部電影的確有呈現出躁鬱症患者的情況,對於一般人想瞭解這個病、包括患者病識感的部份能有所幫助。如果是以心理治療的角度,這部電影的內容與其價值觀就著實讓人不敢領教了。

以電影的角度,這可算是一個浪漫又美好的故事嗎?主角活了下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確是個比較起死板板的倫理規範更能讓觀眾樂在其中的結局。但經過這四年來的輔導與諮商訓練後,讓我在觀賞這部電影時,腦子裡總想著醫生的作法在醫病關係中的適切性:這個醫生真的有做到讓自己的患著得到最大利益嗎?亦或只是讓患者在滿足自己私利的同時更是傷害了他?我的想法是後者,身為醫生,天職上所做所為都該為了病人的最大利益著想,如果在之中涉入了私人情感,是不是就某些層面而言也是利用病患來滿足自己的狀態?於是,我完全不認為這是一部浪漫的愛情電影,相對的,我也不認為這會是一個好的故事結局,在工作人員名單結束的黑畫面中,我更在乎的是瓊斯的病到底怎麼了。其實我也嘗試著想用一般觀眾在觀賞一齣愛情劇時的眼光來看戲,四年來的訓練卻讓我再也無法用純粹的眼光來看這件事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shioK&aid=654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