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康九獅圖 寓意平安吉祥
2024/10/18 15:39:11瀏覽11|回應0|推薦0

九獅圖是浙江省金華永康市的傳統舞獅,被列入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同於傳統動作細膩詼諧的北方「文獅」,以及側重技巧和武功運用的南方「武獅」,永康九獅圖,不直接以人體動作為舞獅主體,而是以操縱纖繩,呈現獅子舞動,又稱「線獅」或「拉線獅子」。

永康九獅圖源自宋高宗時期,石橋頭村小孩以麻線推動草獅子,為拉線獅子最早雛形。明朝洪武年間,村內的篾匠胡大棠,巧思製作了三獅圖,寓意「圖吉利、圖平安、圖豐收」。到了清代拉線獅子在永康廣泛流行,石橋頭村的胡坑,製作了五獅圖。民國二十七年,石橋頭的胡望儀、胡新妙又將五獅圖改進為七獅,再在獅架上方固定兩隻守門獅,九獅圖正式誕生。以「九」定名,取長久與豐足的吉祥感。

九獅圖道具包括獅籠、九隻金毛獅子和一個彩色繡球組成,再用38根纖繩連接,由11名藝人在獅籠後方拉動纖繩操作。表演開始,吹響號角,接著鑼鼓鈸合奏。獅王迅猛衝出獅籠,前撲後閃,左騰右挪,上跳下躍。

隨著鼓聲轉向疏緩,獅王銜起懸掛在高空的繡球,表現出欣喜憨態。繼而扭頭轉向獅籠,引出了四隻小獅。獅籠上方還有兩隻小獅子,忽進忽出。此時七獅同舞,相互嬉鬧,鼓樂聲進入高潮。熱鬧非凡,獅王突然昂頭縱躍,一頭撞開頂端的繡球,兩隻小獅跳出,爬近獅王。最後,獅籠頂頭龍口噴出甘霖,寓意風調雨順、天下升平。

九獅圖表演是為了祈求平安吉祥、五穀豐登,早期於農曆正月十五鬧元宵時演出。後來凡有重大節日與慶典,均有九獅圖演出,永康民間因此流傳「節日到,九獅跳。」

演出時的撲、閃、騰、挪激烈動作,稱為「顛獅子」。民間有歌謠生動描述九獅圖的精彩,「鑼鼓喧天長號鳴,長街十里鬧翻騰。金獅閃躍九重出,吉慶祥和四季寧。大獅小獅繡球搶,母獅幼獅舔犢深。張嘴搔耳眼皮眨,跳躍騰挪舞不停。扭頭擺尾抖毛羽,吞雲吐霧撒甘霖。激昂奔放呈異彩,萬家歡慶樂升平。」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n011346&aid=18118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