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櫳翠坊主茶講 VII : 茶葉病害防治
2008/12/20 10:00:14瀏覽1677|回應0|推薦6


坊主日前拜訪 阿里山茶區,有年輕茶農願意嘗試有機栽培茶樹,雖對蟲害還有幾分把握,但看到轉作中的準有機茶園得到病害,十分憂心。 

因為初轉作有機茶需很大的勇氣,除了經濟收入下降,旁人的眼光及家人的不諒解更是超大的壓力,坊主答應為她找一些資料,說明除了化學農藥的方法外,茶農們可以做些什麼,也與各位朋友分享,多給走在" 有機茶道 "上的朋友們一些鼓勵...

台灣地區茶樹病害較嚴重者有茶枝枯病、 茶餅病、茶網餅病、茶赤葉枯病、茶炭疽病、輪斑病、煤病等七種。 

茶枝枯病 : 初期受害枝條葉面失去光澤,嫩梢下垂,葉片漸轉為淡綠色並失水下垂,進而主脈及側脈褐化,終至全枝葉片褐化乾枯,然葉片大部仍附著枝條上,此病徵限於葉叢中感病枝條,其他部位仍十分健旺。病勢向上下延伸,至交叉處主枝或主幹環狀受害,則受害部以上枝條全部枯萎。受本病嚴重為害後,次年春天茶樹會再由主幹長出新梢,但入夏後會再出現嚴重病徵。如此週而復始,耗盡養分,造成樹勢極度衰弱,使本有四、五十年經濟壽命的茶樹,生產期縮短為十餘年。本病病原菌喜高溫(30~34℃)且耐旱,所以本病發生於高溫乾旱季節,每年4~5月出現初期病徵,6~9月開始出現葉褐枝枯的末期病徵。

茶餅病 : 在嫩葉上時,初期病斑為黃色小點,隨後變為紅色並逐漸擴大,上表皮病斑凹陷而呈水泡狀,所以又叫水腫病,水泡之內面為紅色或紅褐色,下表皮病斑凸出面為灰色,其上滿佈白色粉末,此即為病原菌子實體,最後病斑萎凋褐變而乾枯。危害嚴重時,葉上有數個病斑,使葉片扭曲。發生於幼梢時,幼梢彎曲,新芽生育受阻而枯死。本病發生於冷涼、多霧、陰雨之季節,擔孢子無色、透明、單胞,空氣傳播,16~20℃適溫高濕發芽宜接侵入,6至8天病斑成熟,可連續7至10天釋放擔孢子。本病靠風傳播,在雨季、蔭樹很密、山谷或日照較少,通風不佳且陰濕的茶園,都容易感染本病,應予注意。

茶網餅病 : 肉眼可見之初期病斑為0.2~0.3公分之黃綠色斑點,病斑漸大即轉淺綠色網紋狀,環境適當時長出稀疏白色粉狀物為其子實層,並沿葉脈生長,越長越密,終使病斑呈白色網紋狀,產胞後病斑轉黑褐色,葉片即向外捲曲萎縮,使春茶因茶芽生長不良而減收。發生部位在第一至第三位葉之成熟葉片。本病發生於冬茶採收前後至春茶前的冷涼多雨季節。病斑上形成擔孢子的條件為溫度10~28℃、濕度98%RH以上。擔胞子落在葉片上的發芽和侵入條件同茶餅病。侵入後潛伏期2~3週,至病斑形成子實層,須時1~2個月。本病發生期為11月至翌年5月,因山區海拔不同亦略有出入。

茶赤葉枯病 : 於葉片之病徵初期為黃綠色小點,擴大後呈深褐色,上有黑色小點,老化之病斑則成為灰褐色,發生嚴重茶園有落葉現象,感染後期整欉茶樹乾枯死亡。危害嫩芽時由綠色轉呈黑褐色,並往下蔓延,導致枝梢枯死。病斑上之黑色小點為病菌之孢子,後者形成單孢、無色、紡綞形之子囊孢子。病病菌屬弱寄生菌,由傷口侵入,嫩葉、嫩莖、老葉皆可罹病。分生胞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4℃,附著器形成最適溫為20℃,侵入至發病須時9~12天。本病隨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更形嚴重,全不施肥區會較施氮肥或氮磷肥區發病輕,故應鼓勵多施有機堆肥,避免偏用氮肥。

茶炭疽病:是茶園中最为普遍發生的病害,一般樹勢衰弱、管理粗放、採摘過度、遭受凍害、蟲害較重的茶園較易於發生由病源真菌浸染引發起病,病害發生时主要危害成葉,先在葉尖、葉缘產生水渍状黄褐色小斑點,擴展後病斑由黄褐色轉變成焦黄色,最後成為灰白色。茶炭疽病斑為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後期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每年5--6月和9-10月為發生高峰期。

茶葉輪斑病 ( 藻斑 ) : 在葉片表面出現圓形黃褐絨斑,高溼時,病斑部表面形成濃密毛狀物,其上產生卵形至球形孢子囊,成熟時遇水膜散出許多游走孢子,開始另一次新的感染。病斑阻礙光合作用,影響植株發育。

煤病 : 發生於枝葉上,產生毛狀或絨毛狀的褐色、黑色的覆蓋物,容易剝離,並不為害茶組織,但阻礙葉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影響樹勢。病菌以茶園介殼蟲、蚜蟲、粉蝨等害蟲所分泌的蜜露為養分而繁殖。

病病害防治方法 :

 

一、

防治誘發病害的各種害蟲

二、

降低茶園濕度。

三、

疏植,使通風透光

四、

注意茶園排水。

五、

增加日照時間,減少發病之環境。

六、

剪除病葉。

七、

摘除病葉集中,並應搬離茶園,加以燒燬。

 

八、

發病嚴重地區,不分次採茶,全部一次採完,並全面剪除株或實施臺割。每次採茶或整園時,如發現病枝,立即由基部剪去罹病枝條或枝幹,若有數枝條呈現病徵時(地際部之老莖剖皮可見褐變),則整欉挖除。

 

 

 

資料來源 :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 http://www.tari.gov.tw/techcd/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yj585752&aid=248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