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蠟染過的週末
2008/09/25 12:17:52瀏覽1270|回應0|推薦4

    在《藝術的故事》中,E.H.GOMBRICH說:世上只有藝術家而沒有藝術。他認為藝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為藝術已經變成一種幽靈,一種被人盲目崇拜的偶像。 

    藝術,這個概念所涉及的活動和結果,例如...企業家、收藏家或投機客花費不貲加以珍藏或待價而沽,來看;這樣的藝術,我想或就是GOMBRICH 教授所說的情況──對於我們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可以算做不存在的。他還說:上古時候,人們用有顏色的泥巴在洞窟岩壁上畫野牛,今天用買來的顏料製作海報;我們不妨把這一切有關的活動稱為藝術。GOMBRICH當然不是在那本書的導論開頭,寫這些文字來反對某些藝術活動和價值;我自己也如此,我只是在他那樣的論述中,想起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事實上,我業餘在桃園歷史文化館區從事地方社造和教學活動,正是這樣想。 

    館區中今年啟用一間庫房,計畫做為地方藝師傳藝教學和社區微量生產的工作室,稱為桃園傳藝工坊。這些免費教學的課程有蠟染、稻草編、剪紙和燈籠、木刻和拓印、膠彩畫和拓印、刺繡。 

    有些學員來上過草編課,這場週末兩天的課由七十八歲的藝師王承德教導。老先生家住桃園縣觀音鄉藍埔村11鄰金華路690,家裡經營蓮荷園且仍耕耘有兩分稻田。按照老先生的說法,先是兒子表示僅有蓮花的資源不足以維生,慫恿他編織稻草──幾年來,老先生竟然編出了一座稻草博物館,編物大有可以承載兒童的大象和牛、豬、狗、雞、鴨等等各種台灣農村動物,小有草劍、草毛筆等等玩物,成了民族藝師和傳奇人物。學員們手腳並用,且學且編,課程結束時都帶回去一支草劍、一支草毛筆、一隻草鞋和一條五爪小龍。草編的過程中如果有些部位沒編緊,形狀就會變樣;在接續的時候加一支稻草或兩支,弧度會有差異;用多少稻草當然會決定編物的大小。這種美學因此含有技術和經濟的成分,這正是巴浩斯現代美學的要旨。日本在1920年代(明治維新)就把巴浩斯美學思想引進小學兒童的美術教育,正因如此的思維;身為巴浩斯運動的發源地,德國小學生的美勞課也如此。 

    今年上過的課還有蠟染,藝師邱麗卿來自桃園縣大溪鎮;她曾經營蠟染服飾店,以棉、麻或蠶絲等天然材布,在素面上繪畫或印染,希望大家把藝術穿上街。少女時代她曾經在《桃園青年》發表過一些抒情散文,以後卻在台北工專學化工。但是,她自小常就代表學校去參加繪畫比賽,並且奪冠;終於還是走上藝術創作的路。 

    學員們來學蠟染,有自己能畫、能寫法書的,有臨摹老師提供畫本的;玩了兩天,都染出了作品帶回家。有些作品雖然是初學成果,拿到市集也能賣得好價錢,任何作品無論是山水畫、工筆畫或是卡通圖象,因為蠟染會產生自然的裂紋,染料滲透其中常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像是自然的巧妙參與了人為的創作。這些作品或是抱枕或是畫布或是餐巾,都可以用為美化家居。那些稻草編的作品,作為家飾也很別緻。 

    做為家飾也好生活用品也好,這些都是學員自己創作的;就此而言,我當然可以說人人都是藝術家。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yhistory&aid=224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