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羣經總義
2021/03/26 06:03:23瀏覽180|回應0|推薦1
±041±.2中國羣經總義


書名:《授經圖》二十卷
作者:明 朱睦楔
印行:廣文書局


本書首敘授經世系,次諸儒列傳,次諸儒著述,歷代經解
名目、卷數。所述列傳,止於兩漢。四庫館臣以為「條析
諸經之源流」之嚆矢。朱彝尊據此而增補為《經義考》。




書名:《經學五書》十八卷,《附錄》一卷
作者:清 萬斯大(1633年-1683年)
校注:溫顯貴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學禮質疑》二卷
《禮記偶箋》三卷
《儀禮商》二卷,《附錄》一卷
《周官辨非》一卷
《學春秋隨筆》十卷


萬氏說禮釋《春秋》,多發前人所未發,出馬、鄭後千餘
年數百家辯論之外,對於當今從事經學研究多有補益。




書名:《經學卮言》七卷
作者:清 孔廣森(1751年-1786年)
校注:楊新勛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摘錄《易》、《書》、《詩》、《爾雅》、《論語》、《孟子》
、《左傳》七經字句加以疏釋。推漢學而貶宋學,考訂名物制度,多
有新義。三《禮》、《大戴禮記》、《公羊傳》之注解另有成書。




書名:《俞樾劄記五種》百二十八卷
作者:清 俞樾(1821-1907)
印行:世界書局


《群經平議》三十五卷
《茶香室經說》十六卷
《茶香室叢鈔》二十三卷
《茶香室續鈔》二十五卷
《茶香室三鈔》二十九卷


俞氏治經,主正句讀,審字義,於古文假借尤致力焉
。《叢鈔》三書為其讀書摘編,專錄罕見罕聞之事。




書名:《香草校書》六十卷
作者:清 于鬯(1862-1919)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考訂《十三經》、《周書》、《大戴禮記》
、《國語》、《說文》十七種。以繼踵《經義述
聞》、《群經平議》自期,主於通假訓詁。




書名:THE CHINESE CLASSICS
英譯:英吉利 James Legge
印行:南天書局



論語‧中庸‧大學
孟子
尚書
詩經
春秋‧左傳


本叢書為了追求準確性,譯風被批評為“如實、冗長、呆板”,較少文
學色彩。但也因力求忠實于原著,附有詳盡的注解,後出的譯本終究無
法完全取代。Legge的譯文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經典的標準譯本。




書名:《白虎通疏證》十二卷并《附錄》八種
撰集:漢 班固
校注:清 陳立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漢章帝會諸生於白虎觀,
講議《五經》同異,令班固撰集其事,成《白虎
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稱「其說雖兼涉讖
緯,而多傳古義,至今為考證家所依據。」




書名:《鄭志疏證》十卷
作者:清 皮錫瑞
印行:世界書局


《鄭志疏證》八卷,後漢 鄭玄及其弟子 述,清 袁鈞 輯并攷證,清 皮錫瑞 疏證
《鄭記攷證》一卷,後漢 鄭玄弟子及其門徒 述,清 袁鈞 輯并攷證,清 皮錫瑞 疏
《答臨孝存周禮難》一卷,後漢 鄭玄 撰,清 袁鈞 輯,清 皮錫瑞 疏證


《鄭志》追論康成生平應對時人者;《鄭記
》載康成弟子分授門徒各述師言更相問答者
。是皆鄭學要籍,唐人群經義疏多有采用。




書名:鄭玄三禮注研究
作者:楊天宇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自鄭氏遍注群經,揉合今古文,天下學者靡然從風。雖
有王肅不好鄭學,欲與立異,終不能奪其席。鄭氏尤長
於禮學,其注《三禮》,世多以為精當無倫,南北同尊
;孔穎達等疏《禮記》,至有「禮是鄭學」之說。鄭氏
注經,博綜兼采,會通今古,擇善而從,不主一本。力
矯今文章句繁瑣之弊,務求簡約,取達經義而止。雖然
,古文學家仍譏其繁。正字讀、訓名物、釋經文、闡禮
意、糾誤謬,均有所發明。其校勘、訓詁條例,楊氏歸
納為一百三十三,字例凡一一八六,皆詳加考辨。




書名:鄭玄通學及鄭王之爭研究
作者:史應勇
出版:巴蜀書社


本書先簡述鄭玄之生活背景及其著述,概論鄭
玄通學之形成及鄭學研究史,探討鄭玄三禮體
系及其如何平衡群經異說,否定傳世《孝經》
鄭注為鄭玄作品。最後比勘現存鄭玄、王肅的
六種經注,分析其學術思想史上的意義。




書名:皇侃之經學
作者:陳金木
出版:國立編譯館


南北朝經部義疏逾百,自唐《五經正義》刊布,率皆亡佚,惟皇侃
《論語義疏》完璧,得以自東洋傳回,《禮記義疏》輯得佚文之眾
,亦逾于諸家,《孝經義疏》佚文僅見于邢昺稱引。皇侃三《疏》
雖雜以玄言,疏解繁冗,而詳于名物制度,得失互見。藉皇侃之學
,或可窺見南北朝義疏學之究竟。
本書附錄四種,附錄二輯《禮記義疏》佚文合四四八條,附錄三錄
敦煌本《孝經義疏》計一二三條。




書名:六經始末原流
作者:明 吳繼仕
出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本書簡述經學發展,並選取經學公案二十三題略加辨析。
其書稱述者稀,先儒推許者無有。民初續修四庫,加以著
錄,譏其宗法宋儒,以及多拾前人之說而折衷不盡當。




書名:《讀四書大全說》十卷
作者:明 王夫之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以讀書札記的形式,對《四書》原文加以論述,并批駁
《四書大全》中道學家的解釋,闡發自己的唯物主義觀點。




書名:《經學歷史》一卷
作者:清 皮錫瑞
注釋:周予同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凡學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變;不別其得失,無以獲從入之途。」
雖各代偶有專文,略述經學傳授,而未有成書,詳考經學流變,有則自皮
氏此編始矣。
皮氏分經學流變為十期。以為「孔子以前不得有經」,故開闢時代斷自孔
子,次以流傳(先秦孔門至漢景帝)、昌明(漢武昭宣三帝)、極盛(漢元帝至
後漢)、中衰(三國兩晉)、分立(南北朝)、統一(隋唐)、變古(兩宋)、積衰
(元明)、復盛(清)。始發六經為「萬世教科書」之語,自以為攻古文家之
謬說,倡今文家之正論,門戶之見顯然。




書名:《經學教科書》二冊
作者:清 劉師培
注釋:民國 陳居淵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為劉氏未完稿,僅得經學總論及《易經》分論。上
溯伏羲作八卦,及於孔門傳經。兩漢迄清,析為四派,
各派別以專經。舉要籍、明源流、辨得失、重考證。《
易經》以焦循之說為主,參證先儒舊說及泰西思潮。




書名: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作者:民國 錢穆
出版:九州出版社


本書首劉向歆父子年譜,兼闢康有為、章炳麟兩家
之謬說。次兩漢博士家法考,發明兩漢博士治經分
今古文之真相。三孔子與春秋,闡述公羊家言,亦
有符於孔子作春秋之餘緒。最後周官著作年代考,
證明周官確為偽書,惟其事乃遠始於戰國時期。




書名:經學抉原
作者:蒙文通
重編:蒙默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蒙氏各個時期的經學論述,如《經學導
言》、《經學抉原》、《孔子與今文學》等二十二
篇論文,以展現作者在這一領域所達到的高度。




書名:周予同經學史論
編校:朱維錚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是上世紀中國經學史的學術大師,他的著作
曾一度代表了中國學術界研究經學史的最高水準
。本書收錄了周氏的主要經學著述三十八種。




書名:經學通論
作者: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
出版:大安出版社


本書概論《十三經》、《大戴禮記》的名稱、
作者、內容、價值、注本;經學發展簡史等。




書名:宋代疑經研究
作者:楊新勛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探討了宋代疑經形成和發展的原因,又分析
兩宋學者的疑經表現及主要成就,進而論述了宋
儒疑經的思想、方法和影響、成就、不足等。




書名:三禮用詩考論
作者:王秀臣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主要以禮樂為背景研究《詩》;從周代“
雅樂”內涵的變化論證禮與詩、樂之關係;對
“禮典制度”與《詩》的關係進行系統考證。




書名:《禮書通故》百二卷
作者:清 黃以周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本書分五十目,涉及《三禮》所有基本內容。自秦、漢經
師以下,研討禮學有異說者,率皆甄錄,分析綜合,明辨
是非。總三千四百七十條。俞樾、章炳麟諸人皆所推服。




書名:《法偉堂經典釋文校記遺稿》三十卷附四篇
音義:陳 陸德明
校記:清 法偉堂
編校:邵榮芬
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法氏精研音韻,其考訂《經典釋文》,校正字音多發前人所未發,羅
常培歸納其通例有四,邵榮芬舉證其貢獻有五。校正文字亦有所得。
以未嘗刊刻,雖經羅氏撰文介紹,知者仍少,黃侃《彙校》即不曾徵
引其說。邵氏據唐蘭所藏本,將法氏校語別紙錄出,並加以校訂。原
擬單獨出版,今與《經典釋文》宋刻宋元遞修本合刊。趙少咸嘗讀羅
氏弟子殷煥倫手抄法氏《釋文校語錄》,寫有批語四四七條,論證《
釋文》音同字異與混切,補正法氏校語內容,今附於書末焉。




書名:《經典釋文彙校》三十卷附四篇
音義:陳 陸德明
彙校:黃焯
重輯:黃延祖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經書為古代要籍,士子必習之典冊。經義深遠難明,而訓詁出焉。漢魏
六朝,注疏滋繁,異說叢生,音讀多歧。陸氏集五典、《孝經》、《論
語》、《老子》、《莊子》、《爾雅》,合十四種,皆依而釋音,釋義
附焉。所據注解,今皆傳世,惟《孝經》用鄭玄《注》,唐玄宗《御注
》行而鄭玄《注》亡矣。正讀音、正訛誤、存異文、存佚文,采眾本、
備眾說、載異音:漢魏六朝古音古義,略存於是。惟不錄北學,判斷偶
誤,為其小疵。
本書傳寫刊刻有年,歧異滋生。黃氏彙錄清代以來學者校語,斷以己意
,其言簡要確當。初印本頗有漏誤,加以《彙校》與《經典釋文》分別
出版,讀者苦於對照。今由黃延祖重輯出版,電腦排版,上下對照。




書名:經典釋文序錄疏證
作者:民國 吳承仕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


《經典釋文序錄疏證》一卷
《經籍舊音序錄》一卷
《經籍舊音辨證》七卷


初,陸德明撰《經典釋文》,音注儒道經典十四種,為後代學者所推
尊。其卷首《序錄》,明經典傳述,經學家及目錄家尤倚重焉。吳氏
為章太炎弟子,專治經學、小學。先刺取漢末唐初反語百有餘家,成
《經籍舊音》二十五卷并《序錄》一卷,欲傚《經籍纂詁》而頗下己
意。書既寫定,乃復專錄己意者五百三十三事,名曰《辨證》,總凡
《經典釋文》及史注三種、子注五種,古音疑義煥然冰釋。後取《經
典釋文序錄》以講學,考證經典興衰人事,論述深入,資料詳博,斯
與《經籍舊音序錄》考訂漢末唐初作音諸師事狀者,同其不朽矣。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15797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