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羣經合刻
2021/03/26 05:56:40瀏覽305|回應0|推薦1
±041±.1中國羣經合刻


書名:《景刊唐開成石經》百八十卷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周易》九卷,曹魏 王弼《周易略例》一卷
《尚書》十三卷
《毛詩》二十卷
《周禮》十二卷
《儀禮》十七卷
《禮記》二十卷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
《春秋公羊傳》十一卷
《春秋穀梁傳》十二卷
《孝經》一卷
《論語》十卷
《爾雅》三卷
《五經文字》三卷,唐 張參 撰
《九經字樣》一卷,唐 唐玄度 撰
附錄:
《孟子》七卷,清 賈三復 補刻
《嚴氏唐石經校文》十卷,清 嚴可均 纂


唐文宗詔令刊正《九經》字體,并《孝經》、《論語》、《爾
雅》、《五經文字》、《九經字樣》諸書,皆刻石壁於太學。
雖其時文學之士不重經術,多不窺之,又經後代修補,誤謬滋
繁,視兩宋刻本為近古而完備。嚴可均、皮錫瑞皆亟稱之。




書名:《名家斷句十三經古注》二百五十七卷,附《四書章句集注》十九卷
印行:新文豐出版公司


《周易》九卷,曹魏 王弼、晉 韓康伯 注;王弼《周易略例》一卷,唐 邢「王壽」
《尚書》十三卷,漢 孔安國 傳
《毛詩》二十卷,漢 毛公 傳,鄭玄 箋
《周禮》四十二卷,漢 鄭玄 注
《儀禮》十七卷,漢 鄭玄 注
《禮記》二十卷,漢 鄭玄 注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晉 杜預 集解;《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春秋年表》一卷
《春秋公羊傳》二十八卷,漢 何休 解詁
《春秋穀梁傳》二十卷,晉 范甯 集解
《孝經》九卷,唐玄宗 御注
《論語》二十卷,曹魏 何晏 等 集解
《孟子》十四卷,漢 趙岐 注
《爾雅》十一卷,晉 郭璞 注

《大學》一卷,南宋 朱熹 章句
《中庸》一卷,南宋 朱熹 章句
《論語》十卷,南宋 朱熹 集注
《孟子》七卷,南宋 朱熹 集注


本書以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為據,點斷大致詳密。




書名:《唐宋注疏十三經》四百十六卷
作者及注疏者:詳下
印行:北京中華書局


《周易正義》十卷,魏 王弼、晉 韓康伯 注
《尚書正義》二十卷,漢 孔安國 傳
《毛詩正義》七十卷,漢 毛公 傳,鄭玄 箋
《禮記正義》六十三卷,漢 戴聖 編,鄭玄 注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晉 杜預 集解
王弼注《周易》上下〈經〉、上下〈彖〉、上下〈象〉及〈文言〉,韓康伯則
注上下〈繫詞〉、〈說卦〉、〈序卦〉、〈雜卦〉。
漢儒好以象數說《易》,語多穿鑿謬悠。王韓首以義理解《易》,廓清象數《易》,
故能「獨冠古今」(《周易正義‧序》)
孔安國《尚書傳》,自朱熹以還,學者多疑其偽。然其「根據古義,非盡無稽」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故得以不廢。
齊魯韓三家說《詩》好藉《春秋》及雜說,闡述政治主張,多附會怪奇之說;
唯《毛詩》解說經義,專重訓詁。及鄭玄作《毛詩箋》,三家遂廢而不傳。
以上五經均為唐 孔穎達 等 正義。據《舊唐書‧儒學列傳序》,乃唐太宗為統一
經學而下詔撰修,而非為成一家之言。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統一時代》引
“議孔《疏》之失者”「曰彼此互異,曰曲徇注文,曰雜引讖緯」。雖然,孔《疏》
之學術價值,學者大體肯定。


《周禮義疏》四十二卷,漢 鄭玄 注
《儀禮義疏》五十卷,漢 鄭玄 注
鄭玄治經兼容並蓄不主一經一家,尤精禮學,《禮記注》注文與經文字數相等,
最為精簡;賈公彥《周禮義疏‧序》稱「《周禮》注者,則有多門;《儀禮》所注,
後鄭而已」。故鄭玄《周禮注》多引前人說解。
以上二經為唐 賈公彥 義疏。二書評價頗異。朱熹以為唐人義疏以《周禮義疏》
為最善;阮元作《校勘記》,於《周禮義疏》亦僅言「發揮殊未得其肯綮」,而於
《儀禮義疏》則直批曰「文筆冗蔓,辭意鬱轖,不若孔氏《五經正義》之條暢」。


《春秋公羊注疏》二十八卷,漢 公羊壽、胡毋子都 傳,何休 解詁,唐 徐彥 疏
《春秋穀梁注疏》二十卷,漢 江公 傳,晉 范寧 集解,唐 楊士勛 疏
何休但釋《傳》而不釋《經》,與杜預、范寧相異。
案何休與鄭玄嘗於《春秋》三傳有所爭論。《後漢書‧鄭玄列傳》:「任城何休好
《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
鍼膏肓、起廢疾。休見而歎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范寧《春秋穀梁傳序》:「左氏則有服(虔)杜(預)之注、公羊則有何(休)嚴(彭祖)
之訓;釋《穀梁傳》者雖近十家,皆膚淺末學,不經師匠。」故撰《春秋穀梁傳集解》,
世稱善注。
徐彥不知何代人,而此《疏》「自設問答,文繁語複」與其他各疏體例不同。《四庫
全書總目提要》據此及他證,定徐彥為唐人。
阮元作《校勘記》,以為楊《疏》「分肌擘理,為《穀梁》學者,未有能過之者也」。



《論語注疏》二十卷,周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編,魏 何晏 等 集解
《孝經注疏》九卷,唐玄宗 注
《爾雅注疏》十卷,晉 郭璞 注
何晏以老莊義理解說《論語》首開六朝玄風。《晉書‧范寧列傳》:「時以浮虛相扇,
儒雅日替。(范)寧以為其源始於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於桀紂」。然《論語集解》
訓釋簡明精審,多存漢注,故得以不廢。
《孝經注》為儒家經書中,唯一皇帝掛名之注解。
郭璞〈爾雅序〉自言其注「綴集異聞,薈萃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
以上三經皆為宋 邢昺 疏。三疏甚少發明,評價不高。


《孟子注疏》十四卷,周 孟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 編,漢 趙岐 章句
趙岐〈孟子題辭〉有言:「為之章句,具載本文,章別其指」。阮元作《校勘記》
以為「於漢傳注別開一例」。
《孟子注疏》舊題宋 孫奭 撰,學者多疑其偽,且「其疏皆敷衍語氣,如鄉塾講章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極類今之所謂純白話翻譯,《十三經疏》中評價最差。


《十三經疏》以附有《校勘記》之阮元刻本為最通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15797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