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清代中央政制
2013/08/30 09:43:00瀏覽33|回應0|推薦0
清代的中央政制初時仍是承襲自明代,以內閣為主,這或可和其以異族身份入主中原有關。一直以來,中原皆被認為是文化水平較高,政治既為文化的一部分,中原之政制自亦被認為較高明,至少中原以外的異族是如此想。故此,清入主後,為求長治久安,仍行明的內閣制。

清內閣置大學士四人,滿漢各二,而雖則制度如此,事實於落實上又每偏重於滿人,此是異族入主必有之特色。清之前的異族入主中原之例為元,元乃一蒙古族之朝代,亦有不少偏蒙古、色目,輕漢、南人之政,由此可見。內閣以滿人為重,另外,清初又有「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政大事皆由各議政王相討議決,此為清初政治之概況。

然而,隨君主的日漸年長,加上康雍乾三帝皆為有雄心壯志之君,自不願容許有任何對己的束縛,而欲把大權操於手,易於本自己的旨意行事。這情況和明太祖時之況也可謂有點近似。就是依於此,「議政王大臣會議」首先被廢除,因它是對皇帝依己意行事的最大障礙。其次,於雍正用兵西北時,亦設立了軍機房,從此政全由此處出,此處又直屬於皇帝,間接地達到了君主獨裁。

於上的內容,茲再用數語詳述。軍機房的設立最初原是為了軍事上的考慮,因當時內閣所處之位置較遠,難於把最新的軍事消息收集,而又極易洩露軍事機密,故需設立之。乾隆時,各軍事遠征結束,即曾一度徹銷軍機處,可見軍機處是為軍事而設。不過,嘉慶時,軍機處重新被設置,此時的軍機處職能即有重大的轉變,它不再是掌軍事,而更廣及一切政務,直至清末而止。因此,軍機處成為一中央政治機構,實該從嘉慶開始。

軍機處初亦如明太祖時期的內閣,是皇帝的秘書處之類,由皇帝從內閣找來官員擔任軍機處的職務,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以下又有軍機章京若干人,主理政務。及後任軍機處的官漸以皇帝的親戚寵臣擔任,軍機處內全是皇帝的心腹,而此處又主一切政務的上通下達,實也可謂君主直接處理一切政務,清之君主獨裁即由此說。

清如明般也是推行君主獨裁,宰相仍是沒重新被設置,然而,其政治卻依然是有條不紊,不及明代之腐敗,這和其君主之素質有關。君主專制下,一政治之盛衰關鍵全繫在皇帝一人手中,而清代雖用軍機處,皇帝卻多較明代的勤奮,康雍乾固是表現出色,及至嘉慶、道咸以下,才能上,他們是略為遜色,卻多親身處理政務而甚少多年不朝之況出現,如此,自不會有明代的大權旁落及宦禍激烈,政治就內部言也較有條理。

由此,實又見到君主專制要成為一善政,其需要皇帝的魄力及樂於理政的態度是多麼的多。

復歸談論軍機處,一般軍機大臣會和皇帝商討政事,皇帝給予自己的意見,由軍機大臣筆錄,再直下各級地方政府執行,地方政府之上奏中央,亦需經軍機處,由其直送給皇帝。

這裡即顯出一問題,清初設立的內閣該如何安頓?清廷實無完全把內閣廢棄,只是一步步的將其權力削減,而由軍機處代之;事實上,軍機處雖掌下達政令之權,其於下達政令時,仍是以內閣的名義,非用軍機處之名,有實無名,故清內閣在軍機處被廣泛利用後,其地位是仍在的,只是實權較小而已。

軍機大臣除負責中央事務外,又需至地方進行巡察,了解各地方政府的洽績。平洪陽後,軍機大臣始有漢人擔任,其職能上則無大改變。

總括而言,清初源於認為中原政治較優勝的心理,大體承襲明的內閣大學士制度,及雍正以降,君主有集大權之需,加上軍事要求,遂置軍機處,初為軍事組織的它隨時月而兼政治等事務,最後更成為皇帝唯一信賴的政治機構,君主藉此即可獨裁。

不過,其實際行事仍用內閣名,內閣於有清一代仍有地位,唯無實權。

辛亥革命後,民主制被引入,中國歷史進入新階段,本簡要以論傳統政制為主,故至此告一結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