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感覺派的代表
2021/09/01 23:19:56瀏覽109|回應0|推薦2

川端康成 (1899 – 1972) 出生於大阪,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日本文學系。大學時受菊池寬賞識,嶄露頭角。菊池寬 1923 年創辦《文藝春秋》,這本刊物孕育了不少年輕的文學旗手,如橫光利一、川端康成。他們主張感覺即是存在,以主觀感覺通向客觀事物,連結生命和現實,被稱為「新感覺派」。

川端康成幼年父母病故,由祖父一手撫養。因身體孱弱,幾乎沒與外界接觸,造就出憂鬱、扭曲的性格。未幾,祖母、姊姊、祖父相繼離世,死亡的體驗給川端康成留下恐懼,但孤獨的他藉此機會閱讀紫式部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他還開始嘗試寫作。

中學畢業後,川端康成到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接觸到世界文學及日本文學中最精闢、最前沿的浪潮。1926 年,川端康成發表《伊豆的舞孃》。故事講述孤兒出身、年方二十的東京高中生川島,獨自往伊豆旅行。途中巧遇一行六人的流浪藝人,出於興致,川島決定與他們同行。期間他心儀於流浪藝人中的一名少女舞孃,並在和流浪藝人的相處中,感受到雖是陌生人卻能親近相待的寬慰。終於,旅程到了尾聲,流浪藝人們繼續飄泊賣藝,川島則必須回歸自己的生活。雖是一場短暫的相聚,情感亦難有結果,但川島因此擺脫孤兒出身所帶來的寂寞疏離心境,重新體會到與人親近、相互信任依賴的可貴情感。《伊豆的舞孃》後來搬上大銀幕,深受歡迎。

1934 年,川端康成開始寫《雪國》。故事講述島村是一個在東京研究西方芭蕾舞的自由職業者,家境富裕,曾三次到新潟縣南魚沼郡湯澤町和藝妓駒子相會。駒子是一名去過東京的藝妓,會彈三弦琴,而且努力堅持寫日記。處於文化邊陲地帶,卻又愛好文藝的駒子,對於能理解她話題的島村漸生情愫,偏偏島村只想享受這種短暫的美好。駒子在島村逗留期間陪他遊玩,意欲與他發展長期關係。島村欣賞駒子的美貌和性格,卻對陪伴行男 (駒子三弦琴師傅的兒子) 返回湯澤町養病的女子葉子念念不忘。行男病故,町中電影院失火,葉子走避不及,從高處跳下,身死收場。駒子崩潰,死命緊抱葉子的遺體嚎啕大哭,町民見她失常,把她拉走。島村憶起葉子昔日美麗的臉龐,抬頭望天,萬分感慨。時值日本侵華如箭在弦,《雪國》沒有對戰爭抨擊,也沒有歌頌軍國主義,令它得到更持久的聲譽。

《雪國》1947 年出版。緊接是小說《千羽鶴》和《古都》,1968 年 10 月 17 日,川端康成憑《雪國》、《千羽鶴》及《古都》等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此獎項的東方人。

1970 年 11 月 25 日,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但沒見到屍體。兩年後,川端康成開煤氣自殺。

川端曾對記者說:「托三島由紀夫君的福,他前年便進入候選人,因為太年輕未能獲奬,所以才讓我碰上了。」三島由紀夫屢次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很介意川端的文學成就超過自己,或許是其自殺的原因。川端自殺則受三島之死打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6713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