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綜論唐代政治演變
2017/08/18 01:09:45瀏覽117|回應0|推薦1

唐代開國,主要沿襲北周至隋「關隴集團」搭配「山東士族」的格局。瓦崗寨投奔李世民,寨中不少兄弟當初因山東大水起事,這群擁有武裝力量的「山東豪族」(徐世勣、程咬金等),也是朝廷的中堅分子。

武昭儀要奪取皇后之位,「關隴集團」、「山東士族」兩派皆反對 (武士彠僅為一平凡木材商人),獨李勣發出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要問外人」,武於是在「山東豪族」默許下當皇后。不過,李敬業 (李勣之子) 未幾起兵,武再不能依靠「山東豪族」。她透過科舉提拔一大批知識分子以供己用,同時剷除「關隴集團」,用武承嗣、武三思等取代。諸武在「唐隆之變」遭肅清。狄仁杰、宋璟、張九齡......科舉出身,其先後為相,有助唐室撥亂反正。

科舉以進士科最受人注重,進士科又以詩賦取士 (這亦始於武后)。中唐以後,藉進士科入朝為官者漸多。他們文筆犀利,懷有改革理想,卻帶輕浮之氣,不黯具體政治操作。尤其甚者,會黨同伐異,徇私枉法。門閥世族出身的官員們因而對其反感。「永貞革新」失敗,李黨長期打壓牛黨,皆與此相關。

作為維持國家管治的柱石,「衣冠清流」勝任有餘,但長期對寒門士人歧視、壓迫,還自鳴得意,不免招致仇恨。「白馬之禍」裡,李振說:「此等自謂清流,宜投諸河,永為濁流。」便是仇恨的證明。

隨著門閥世族 (包括「山東士族」) 被摧毀殆盡,未來國家經營,唯有靠科舉選拔優秀人才一途。北宋王安石、司馬光、蘇軾,或懷有改革理想,或文筆犀利,或黨同伐異,或三者兼備,追源溯始,乃中晚唐科舉流弊未革之後遺。

陳寅恪說:「唐代之史可分前後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後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論韓愈>) 非常有道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0838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