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亡南唐
2017/05/01 22:25:21瀏覽5|回應0|推薦0

開寶七年 (公元 974 年) 九月,宋太祖展開對南唐的軍事行動。

南唐中主李璟向來禮敬宋太祖。太祖甫即位,他「以御服、錦綺、金帛來賀」,事在建隆元年 (公元 960 年)。

平定李重進後,宋太祖下令積極訓練水師 (「令諸軍習戰艦於迎鑾鎮」)。李璟擔心宋軍對自己不利,於是專程派遣使者慰勞宋室將士,並安排兒子李從鎰「朝於揚州」,以示絕無異心。

可惜南唐舊臣多不忠誠,「杜著、薛良以罪來奔,獻『平南策』」。由宋太祖「斬著下蜀市,配良廬州牙校」,可見其用人之謹慎。

建隆二年 (公元 962 年) 二月,「唐主始遷於南都 (豫章),立吳王從嘉 (即李煜) 為太子,監國。」

李璟遷都多少逼不得已。剛襲父位,中原處於多事之秋,坐擁江、淮三十餘州,且有鹽魚之利,能即山鑄錢,物力富盛,怎會不萌生搶奪天下的野心?奈何與周世宗交戰,失淮南十四州。宋太祖復控制揚州,天然屏障盡喪,璟遂不自安而遷南都。

南都「城邑迫隘,宮府營廨,十不容一二,力役雖繁,無所施巧,羣臣日夜思歸。」八月,李璟憂憤而卒,太子李煜即位於建康,是為後主。

李煜「初名從嘉,聰悟好學,善屬文,工詩畫,明音律」。他是天生出色的詞人,卻不是一個能幹的統治者。《新五代史》中的《李煜傳》:「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屠,為高談,不恤政事。」陸游《南唐書》則記載後主:「酷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罷朝,輒造佛屋,易服膜拜,頗廢政事。」

面對北宋,李煜貫徹父親一昧討好奉迎的作風,以為這樣做即可自保 (「煜每聞朝廷出師克捷及喜慶之事,必遣使犒師修貢。其大慶更以買宴為名,別獻珍玩」、「南唐遣其臣翟如璧貢金銀、錦綺千萬」)。

宋太祖此時早已別有一番盤算,攻心為上,見後主好浮屠喜清談,於是「選少年有口辯者,南渡見唐主,論性命之說」。李煜果然中計,形容那少年是「一佛出世」,自此「不復以治國守邊為意」。

單就文化論,南唐的確昌盛,「唐主立周氏,故后妹也,美姿容,以姻戚往來,先得幸於唐主,后卒,遂冊立之。唐主頗留意聲色,《霓裳羽衣曲》久絕不傳,后按譜盡得其聲調。」

唯內政潰爛,終致滅亡收場。

開寶四年 (公元 971 年) 十一月,宋太祖軟禁後主之弟李從善 (「唐主遣其弟從善來朝,奉方物入貢。帝以從善為泰寧軍節度,賜第,留京師」),後主屢次要求遣送從善回國,無功而還。

宋太祖此舉,旨在給南唐一「下馬威」,阻止其「內實修備」。果然,後主見南漢被滅,內心更添恐懼,「因上表乞去國號,改『唐國主』為『江南國主』,『唐國印』為『江南國主印』,且請賜詔呼名」,又「貶損制度,下書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其餘官稱多所更定。」

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如斯國家能夠避免吞噬,已甚困難。

尤有進者,後主不納諫言。開寶五年 (公元 972 年) 二月,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陳「淮南戍兵少,宋前已滅蜀,今又取嶺南,道遠師疲。願假臣兵數萬,自壽春徑渡,復江北舊境。彼縱來援,臣據淮禦之,勢不能敵。兵起日,請以臣叛聞於北朝,事成,國享其利。敗則族臣家,明陛下無二心。」後主不聽。沿江巡檢盧絳招募亡命之徒習水戰,屢破吳越兵於海門,曰:「吳越,仇讎也,他日必為北朝掎角。臣請詐以宣、歙叛,陛下聲言討臣,臣且乞兵吳越,至則躡而攻之,其國可取。」後主亦不用。

後主還愚蠢到誤中反間計,殺死林仁肇 (「帝 (宋太祖) 忌仁肇威名,賂其侍者,竊取仁肇畫像懸別室,引江南使者觀之,問『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將來降,先持此為信』又指空館曰『將以此賜仁肇』使者歸,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間,鴆殺仁肇。」)

南唐自毀長城,宋太祖再無顧忌,開寶七年 (公元 974 年) 九月,遣李穆諭後主入朝 (實則想將之扣押)。門下侍郎陳喬、內史舍人張洎苦勸後主莫要入,後主同意。宋太祖「乃命曹彬為西南路行營都部署,潘美為都監,曹翰為先鋒,將兵十萬以伐之。」

從宋太祖告誡曹彬「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不煩急擊也」、「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鬥,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可見其不趕盡殺絕,待民寬仁。他又以劍授曹彬,曰:「副將而下,不用命者斬之。」軍紀嚴明,潘美等皆失色。

十月,曹彬領兵從荊南出發,戰艦沿江東下,南唐邊防屯戍以為尋常,僅閉壁自守,還奉上牛、酒犒師。怎知未幾發現異樣,池州守將戈彥棄城逃走。曹彬入池州,敗南唐軍隊於銅陵,「獲戰艦二百餘艘,生擒八百餘人」。

有一樊若水,「舉進士不中第,上書言事,不報」,遂投奔北宋。他曾利用絲繩和一條小船,在采石江反覆量度江面寬度。計算出最終結果後,把有關結果和攻南唐之計策一併上報,「請造浮梁 (即浮橋) 以濟師 (讓宋軍渡江)」。宋太祖深以為然,派遣使者前往荊湖,製造黃黑龍船數千艘,「又以大艦載巨竹絚,自荊渚而下」。

樊若水獲起用為右贊善大夫,隨宋軍南下,充當嚮導。池州既克,宋軍進攻采石。先前所作種種準備,今朝終可用於一時,潘美率步兵渡江,如履平地。

是時,「江南久不用兵,老將皆沒,主兵者多新進,以功名自負。」後主以鄭彥華率領水師萬餘人、杜真率領步兵萬餘人,北上抵擋宋軍,因「彥華擁兵不救,真眾大敗」(見《續資治通鑑》,有別於《宋史紀事本末》「彥華以戰艦鳴鼓,溯流而上,急趨浮梁,潘美麾兵擊敗之。真以所部步軍接戰,彥華不能救,亦敗」),彥華不久亦敗,首都金陵 (今南京) 告急。

開寶八年 (公元 975 年) 九月,曹彬連破南唐軍隊於白鷺洲、新林港,田欽祚攻克溧水,江南統軍使李雄及其兒子們戰死。

宋軍進犯秦淮河,南唐集結十萬步兵水師死守,李漢瓊率領部隊發動火攻 (「馬軍都虞候李漢瓊率所部,取巨艘,實以葭葦,乘風縱火,拔其城南水寨,又拔關城」),南唐守軍土崩瓦解,溺死者數以千計。

「秦淮河之戰」後,金陵周邊的防禦力量幾乎等於零。後主更沉迷佛道玄談,對兵臨城下不聞不問,直至外出巡視時「見宋師列柵,旌旗滿野,知為左右所蔽,始驚懼」,派朱令贇領兵救援,但為時已晚了。

十月,後主遣徐鉉乞求暫緩進軍。徐鉉曰:「李煜無罪,陛下兵出無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遭宋太祖駁斥:「爾謂父子為兩家,可乎?」徐鉉復求太祖「全一邦之命」,太祖按劍怒曰:「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

好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南唐注定無法苟存。

朱令贇率領軍隊十五萬焚采石浮橋,至皖口,遇宋將劉遇等人,朱下令「縱火拒戰」,怎料風向突然轉變,「俄而北風,反焰自焚,其眾不戰自潰」。朱令贇被擒,金陵孤立無援,南唐大勢已去。

十一月,曹彬屢勸後主投降不果,向金陵發動總攻,馬誠信、馬承俊帥壯士巷戰死,陳喬自殺。

金陵城破,南唐所屬十九州、三個軍轄地、一百零八個縣、六十五萬五千零六十五戶,全部歸宋。開寶九年 (公元 976 年) 正月,後主李煜被押送至汴京,從此過著「亡國奴」的日子。

《破陣子》乃李煜亡國後回首往事之詞作,今引錄如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主要參考資料]

1.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

2.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3. 畢阮,《續資治通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0180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