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大料理油迷思
2010/11/16 17:56:32瀏覽2065|回應0|推薦2

受到衛生單位抽驗速食店油品的影響,大家開始對於餐廳用油非常在意,可是對自己家裡的用油,是不是也抱著同樣嚴格標準呢?商店貨架上擺放的油真的比餐廳用油還要好嗎?

過去幾十年來,消費者受到廣告的影響,認定清清如水的油才是好油。在這裡,我整理用油八大迷思,希望能幫助讀者挑選新鮮好油。

迷思1:油品的外觀應該清澈透明

壓搾油有沉澱物是正常的,較為傳統的方式搾油,沉澱物會比較多,設備較新的工廠會透過靜置和過濾,將沉澱物降到最低,裝瓶後不一定還看得到。消費者通常喜歡購買看起來乾淨、沒有雜質的東西,所以食品公司會盡量讓產品看起來乾淨無雜質,從視覺上感覺賞心悅目。

為了讓消費者一目瞭然,大部分的油品都是採用透明瓶裝,其實新鮮油品富含酵素成分,極易氧化,最好是用深色玻璃瓶裝,才可達到遮光效果,降低油品氧化的速度。

迷思2:一種油煎煮炒炸用到底

每一種油的耐溫點不同,適合的料理方式也不同。廚房裡,最好多準備幾種油。如果不常開火煮食的話,最好買小量的瓶裝油,這時候也就不必準備太多種油了。既然吃的機會不多,建議還是買品質好一點的油。如果實在很少用油,最好把開瓶用過的油儲存在冰箱,沒有精煉或是不飽和植物油在低溫下可能會有凝結現象,只要取出放在常溫下就會恢復液態。

迷思3:橄欖油就是好油

台灣並不產搾油用的橄欖,橄欖油仰賴進口,品質好壞差距甚大,並不是所有的橄欖油都是好油。例如用溶解法精煉出的橄欖油,因可能含有致癌物,在西班牙已禁售。挑選橄欖油,最好選產地封瓶包裝的初搾油。

迷思4:標榜純天然植物油,即好油

油品的好壞決定在原料,即使是純天然的原料,也要保存良好,才不會質變。搾油的種子儲存不當,很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已變質的原料,還是要避免食用。雖然消費者不太可能看到原物料是否新鮮,但還是可以挑選比較值得信賴的廠商,或是銷路廣、流通快的壓搾新鮮油品。

迷思5:透明清澈的沙拉油 便宜好用,是好油

所謂的沙拉油是泛稱,凡是拌食生菜沙拉時,不會凝結的油品,都被稱為沙拉油,因為用精煉萃取出的大宗植物油,例如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都有這樣的特性。以大豆沙拉油來說,為了從大豆或其他種子中萃取更多油脂,食品科學家發明了有機溶劑萃取油脂。用這種方式萃取出來的油,同時除去了大豆的種種營養,只剩下三酸甘油脂,我稱這種油是死的油。使用沙拉油的廚房,油煙不容易清洗,吃進人體,也不會加分。

迷思6:調合油都不是好油

其實油品好壞在於新鮮度和精煉程度,彈性很大,沒有那麼絕對。就好像我們可能會用橄欖油料理,起鍋時再淋些芝麻油提味,油脂是食材,可以混合使用。

迷思7:動物性飽和油不好,不飽和的植物油比較好

經過精煉的不飽和植物油,未必比動物油健康。植物油中也有飽和脂肪,例如椰子油。油品的好壞,並不是單純的以飽和或不飽和來判定。

迷思8:冷壓萃取的油是好油

所謂的冷壓種子油,是指將加溫烘焙過的種子降溫,或是用比較低一些的溫度恆溫烘焙,再進入後續的搾油過程,在壓搾的過程不讓溫度提升,並不是全程都不加溫。

事實上,一部分號稱冷壓的植物油,也會在壓搾出油後,再用脫蠟、水洗,以加強產品穩定性,延長油品壽命。所以,單純的去看油品是否以冷壓搾取,並不是選好油唯一標準。

1、聰明選油

彰化秀傳醫院營養部主任張水秀指出,油品都含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比率不同。

飽和脂肪酸:動物性油脂及椰子油、棕櫚油、瑪其林、酥油等含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都是屬於飽和脂肪酸的油,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葵花籽油、芥花油、花生油等油品含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危害較少,但不耐高溫炒炸。

精製油加工過 已非好油

永和耕莘醫院營養師陳奕翰提醒,市面上精製油一定要慎選。許多廠商為迎合國人大火炒菜習慣,把優良進口橄欖油或其他食用油再精製,又多了一道氧化過程,就不能算是我們說的「好油」了。

最正確的做法,是買未精製的植物油,做中、低溫烹煮。

2、正確用油

「滋!滋!滋…」一道道白煙竄起,太太忙不迭地倒入青菜,快炒三分鐘起鍋,一氣呵成。香氣雖四溢,看在營養師眼中,心肝揪成團。

竹筷試溫175-195下鍋

如果你是冒煙才開始炒菜,那就大錯特錯了。彰濱秀傳醫院營養科組長王馥祁提醒,熟調食物時,油溫不可過高,在175~195較適當,不要等冒煙才下鍋,因為這個溫度不但可以保留植物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且可以避免不飽和脂肪酸冒煙時與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黏膠,附著在廚具上,不易清洗。

王馥祁建議,要知道油溫是否適中,可以一根竹筷插在油中試試,當筷子周圍開始出現小泡沫時,即為煎、炸或炒的最適當溫度。

油炸用油 發煙點要190以上

王馥祁說,食物加熱時,剛起薄煙時溫度稱「發煙點」,此時油脂品質開始變劣。發煙點可作為油脂精製程度和油脂新鮮度之指標。基於安全和經濟,用來油炸食物之油脂其發煙點最好在190以上。

瀝乾食材 避免加速酸敗

好了,抓緊食用油最佳烹煮溫度後,可以準備食材了。食材清洗完,切記將水分儘量滴乾,因為水分不但會使油鍋起泡、飛濺,同時也會促進水解反應,加速水解性酸敗。

勤撈碎屑 油炸鍋面宜小

下鍋了。看著食材在鍋中翻騰,別忽略油鍋邊邊的屑屑。油炸時,落入油中的麵粉、麵包屑、食物碎塊,應不時撈走,因為這些屑屑會加速油脂酸敗。此外,鍋面不可太大,宜面小、鍋深,可以減少油脂與空氣接觸的面積。

油炸剩油 炒菜盡快用掉

起鍋了,剩下的油脂怎麼辦?陳奕翰提醒,炸過的油用來炒菜為宜,不宜再用來油炸,且應儘快用完,切勿反覆使用。當油顏色變深,質地變稠,油脂混濁,使用時產生如螃蟹吐出的氣泡時,就應丟棄,不可再用。

3、健康吃油

1.水油炒:先放水,使用中、小火,等到水稍微滾了,再放油。這種做法為「水油煎法、炒法」。若直接用油熱鍋,溫度會直逼200300,油質會變化並冒煙。

2.水煮法:水煮菜,將菜撈起,再拌油和調味。

油品與適用烹調

1.適合涼拌(49以下):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豬油、椰子油、酪梨油與反式脂肪油外,任何食用油都適合。亞麻仁油因為營養價值高,建議生吃才不易破壞。

2.只適合水炒(100)、不可火炒:葵花油、菜籽油。

3.只適合中火炒(163)、不適合煎炸:冷壓初榨橄欖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胡桃油、芝麻油、奶油、豬油。

4.可以大火炒或煎炸(190):葡萄籽油、杏仁油、榛子油、茶油、酪梨油。

各種油脂營養價值:

豬油:含花生四烯酸,這是它常被詬病處,因這成分會誘發身體發炎。不過,豬油中含有月桂酸,可抗菌、抗病毒、提升免疫力。此外,豬油穩定性高、不易變質,較耐高溫烹調。

橄欖油:含較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血脂肪不易增加,降低心血管病變的機會。且含抗氧成分,可抗老化。

葵花油:最常見的是亞麻仁油酸葵花籽油。有高成分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或稱亞麻仁油酸,是一種對人體相當重要的脂肪酸。

葡萄籽油:不含膽固醇和鈉。所含亞油酸具防止血栓形成、擴張血管的作用。是目前已知亞油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之一。

本文來自: 艾薇魔論 作者: 無糖綠 發表於: 2010-6-12 10:24

引用:http://www.elevior.com/dz/redirect.php?tid=15643&goto=lastpost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ust8813&aid=46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