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論:換陸客變呆胞
2010/03/05 00:38:26瀏覽266|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社論/2010-03-04 21:36

  報載,兩岸擴大開放後,被視為對岸友善指標的陸客,已經對台灣海撈荷包的行徑大表不滿。據稱,貼上阿里山標籤的茶葉竟可以被哄抬到一斤一萬(台幣,下同),上過幾次當的陸客怨言四起,揚言拒買抵制。

  其實這是可以預料到的結局。台灣觀光業攬客抽佣的惡習盤根錯節,源遠流長,絕不始於陸客潮。例如,早年的國民旅遊,便伴生了交流道旁的土特產店,阿公阿媽與療效誇張不實的藥膏,就此結下不解之緣。此外,在陸客之前構成觀光主力的日本觀光客間,亦多聽聞碰到「阿本啊」就價格自動加成的現象。足見台灣與泰國觀光文化相仿,都把觀光客當成過路客,「此時不削,更待何時」。

  觀光局的整頓對策是一方面推出不二價的透明化運動;二方面則針對陸客最愛的阿里山茶訂出一斤不得超出台幣36百元的上限價。這樣的回應,多少瞭解到台灣的觀光業繼續炒短線,將自食惡果;但實際上,卻恐怕無濟於事。

  最根本的理由是,現在的低價搶團風氣瀰漫。不止我方如此,對岸旅遊業亦然。講白了,這是共謀關係,就像台客到泰國被拉到特產店一樣,與其說是觀光,不如說是被拉去強迫消費「還債」,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坦白說,就算有36百元一斤的阿里山茶,但導遊領隊就是不去,又能奈何?

  現階段,觀光局明文規定,陸客需要每人每天60美元才能接團,藉以杜絕低價搶客的情形發生。但誰都知道這已形同具文,難以落實。

  說來說去,觀光局也參與了這個惡質化的共犯結構裡。因為觀光局的業績在陸客量的增加,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然不智。此外,削肥羊的業者算盤也打得精,反正陸客量大,就算一人一生只來台灣一次,就已經夠撐到飽了。更何況,對岸官方為了促進「交流」,只有卯足勁送陸客來台,哪有開倒車的道理?業者這麼想倒也沒錯,對岸官方不也把「讓利」說出口了?

  於是,兩岸的觀光人流,宛如相欠債。過去赴陸的台胞被稱「呆胞」,買到假貨、爛貨、貴貨的疙瘩仍然未消;如今換成了來台的陸客當「呆胞」。結果愈交流,相欠債愈嚴重。政治恩恩怨怨已經說不完,如今再添兩岸觀光客間的牢騷怨言不休,只怕兩岸官方的如意算盤會打得非常辛苦。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82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