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府觸動北京敏感神經
2014/10/03 18:50:55瀏覽36|回應0|推薦0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2014.10.3

大陸外長王毅一日在華府先後會見國務卿柯瑞和總統歐巴馬,這是香港「占中」活動擴大後,中美高層首度面對面。不過柯瑞和王毅在會談前的談話卻是針鋒相對,華爾街日報指出,外交人員很少公開表達歧見,尤其是中方,顯示華府對香港的興趣已經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

王毅與柯瑞會談前,分別跟記者說話。柯瑞表示美國支持香港民眾普選特首的權利,並呼籲香港當局允許示威者表達意見。王毅則強調香港事務完全是中國內政,外部勢力無權干涉,「要求美方謹言慎行,恪守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承諾,不向外部發出錯誤的信號。」

美聯社說,兩人如此針鋒相對,顯示雙方對民主、人權等議題立場南轅北轍,不過,美中雖然相互猜疑且走向軍事對立,能夠公開談論歧見而非任其釀成風暴,仍可視為正面訊息。

兩人雖因占中問題互嗆,柯瑞隨後仍表示,美中雙方「都希望展現一種新關係模式」,王毅也說,「我們之間的共同利益遠大於我們的歧見」。

占中示威者希望獲得美國精神上的支持,有人在白宮網站發起陳情,要求歐巴馬「敦促中國政府遵守讓香港人民民主選舉的承諾」,並獲得196千人連署,超過白宮回應的十萬人門檻。

白宮就此回應說,如有真正能夠代表選民意志的候選人,香港特首的正當性將「大為加強」。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現任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說,這種回應超過了美國以前的聲明,暗示北京版的普選缺乏正當性。

卜睿哲認為,華府不想讓北京找到藉口說香港抗議是美國在搧風點火,華府希望局勢能和平落幕。而北京也不希望香港風波影響到習近平與歐巴馬十一月在北京亞太經合會的峰會。

王毅這次與柯瑞會面,原訂的主題是十一月的兩國元首峰會,以及其他區域安全的議題,中途卻冒出香港占中運動。美國國務院證實,王毅與柯瑞二日晚間將二度會談。

對於王毅堅稱香港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外國置喙,國務院發言人莎琪回應:「我們相信人權和言論自由在中國和世界各國都很重要。我方將持續敦促港府與示威者進行對話。」

新聞眼/美中鬥而不破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克倫】2014.10.3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一日與美國國務卿柯瑞「一次會」,會前上演罕見的「先記者會、再開會」戲碼,會後美國務院稱,應中方要求二日晚間將「二次會」;美中兩國看似話不投機,然針鋒相對背後是「鬥而不破」,全球事務仍需雙方合作。

王毅與柯瑞昨「一次會」特別之處,在於會議尚未開、還沒談,就先舉行記者會;理由無他,香港占中行動已成全球關注焦點,美國的態度對「占中」的可持續性,有加持作用,先開記者會是滿足彼此國內的需要。

柯瑞話語聽起來很硬,但實際是言論自由的人權範疇,美國官方本就常講,再講一遍,是回應國內輿論壓力:王毅重申香港事務完全是中國內政,亦是中國官方老話,目的是表明立場不動搖。

面對媒體的對外「統一戰線」結束,美中交鋒的會談「內戰」正式啟動。若從「一次會」結果看,雙方在重大問題上應無具體共識,以致中方會後,決定於二日晚間再次進行罕見的「二次會」。

從占中行動看,無異奉送「話語權」給美方。畢竟「占中」背後的「一國兩制」與台灣議題連動,且越南、日本、菲律賓等尚未明確表態;此乃王毅要求美方,「謹言慎行,不向外部發出錯誤訊號」之因。

中方主動加碼「二次會」,是否顯得低聲下氣?也不盡然。新華社昨引述王毅的話稱,訪美是在歐巴馬總統訪中之前,為兩國元首的重要會晤與美方「進行事先溝通,做好政治準備」;對中方來說,關鍵是「習歐會」。

十一月北京「習歐會」,對習近平營造大國形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象徵意義,況中美在全球、區域、經濟、軍事等領域仍需合作,占中是偶然,此為大局;主劇本早寫定,「鬥而不破」是策略,核心是打造中國夢。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783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