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莊周無覓,惟蝶入夢
2023/03/26 10:29:42瀏覽103|回應0|推薦1

一、養生主:自然的生存之道
  人只要活著就會和外界產生接觸,只要與外在的人、事、物交流,便必然會有所損益得失。如何適切地掌握生命的多元面貌,活出最真實而自然的一面,的確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也就因為人們總是戴著各種面具,無法展現人性的本真,所以不是為名所累,便是因利而迷。爭名逐利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禍害就跟著來了。享有美名,緋聞八卦就不斷;擁有財富,徒增煩惱嫉妒而已。因此,中國古代的道家人物都不肯作官,而選擇歸隱一途。
  面對眼前的人生,就像要肢解一頭牛般繁複。不了解道理的人,胡亂處理、渾噩度日,到頭來傷痕累累的只會是自己;而透析世情、明達事理的智者,就完全不一樣了。由於他明白世事的對待之理,因而行事皆能拿捏到恰到好處;就像一把刀刃遊走於牛的骨縫之間,絲毫不會被外境所擾,更不可能被傷害了。照顧養護自己的生命,我們是否也要換個角度與方法,來使生活更安適、更無憂。
  生,化育於自然;死,歸返於塵土。一切都是自然的規律,有何喜,復何悲。雖然七情六慾是人的本性,可是被這些所牽引,不也很是可憐。順應時勢不強求,同時放下不停執取的心念,相信必定可以活得無拘無束,自由又自在。養生求全之道,不是向外求,而是在於放心罷了。

二、人間世:無用之用
  平時我人都是以耳聞聲,卻很少用心傾聽內在,更遑論藉由呼吸去感受虛空中包涵的萬有了。故事裡孔子告訴顏回要學習心齋,到了衛國才不會被暴人所害。根據句意,心齋很可能就是今日所謂的靜坐。倘若人能保持一顆安穩的心,而時刻觀照自己的言行,必定能踏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有才能的人往往倍受重用,但莊子卻認為無用才是保全自身最好的方式。這裡所謂的無用,是不顯露自己的才華而表現出無用的一面。「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這些都是因本身才智,而自取災殃的範例。當然,這也不是教我們做一個無用之人,而是要人們不要過於炫耀自己,而招來嫉妒或毀謗。
  了解了無用之大用,再重新看世界可以發現,真正有才學是不會輕易展現的。那些誇耀自滿之人,其實都缺乏內在的觀照與深厚的學養。人間世,道難行;惟有謙受益而滿招損。

三、德充符:內在美
  父母賜予我們形貌,一般人也往往只以貌取人,卻忘記內在涵養實比外表來得重要許多。不過,人終歸是以眼睛辨別外在世界的,所以第一印象就變得十分重要。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一個人的好壞終究會浮現,屆時內在的美或醜便會蓋過外貌。擇友不應只撿取外在的美好,試著去探索他人的內心世界,有時候,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現也說不定。
  人天性的本真在長大的過程中,漸漸喪失。取而代之的是勾心鬥角、奪強爭勝,活得這麼辛苦到底為了什麼?德充符的後面提到,聖人不因好惡來傷害自己的身心,而能順應自然,活得自在。假使能向聖人學一點這種功夫,大概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憂了。
  人往往都向外觀察,從而失去向內檢視的機會。外境不論如何變,心能定,一切也不能動搖自己。德充符,天道了然於胸,心靈與宇宙合一,外在如何已不再重要。

四、結論
  大略看過上面三篇的白話譯文,也特別注意到其中的幾句原文。讓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心齋的部分了。雖然對莊子的學說瞭解不深,可是,總覺得某些理論和佛教有些類似,無怪乎魏晉時,曾有格義的出現。僅管不知道兩者分野,但感覺莊子也是求身心的解脫,或許在終極目標上境界有所差異吧!
  不只莊周,古聖先賢皆已遠離。惟有憑藉古籍能找出思想的一絲線索,僅存夢中蝶影覓得其蹤。由養生主到德充符,題目雖不同,訴說的卻是一樣的道理。無論講的是如何求全養生、無用之妙用與內在的重要,其實都述說著一宗旨,因順自然之道。
  道家思想對中國影響深遠,崇尚自然自古已然。現今科技發達雖帶來許多方便,卻也因違反天然,而遭到自然界的反撲。在退無可退的景況下,人類正一步步毀滅這世界;但也因如此,中國古老的學說再度受到重視。莊子的思想雖救不了患了絕症的人類,不過對現代不安的人心,仍有著安撫的作用在。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werdoggy&aid=17870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