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突破癌症研究,也需要參考社會學家的思維
2009/05/03 20:36:40瀏覽354|回應1|推薦0

今天看到一則〔中央社〕新聞略謂:化療法是已知毒殺癌症腫瘤細胞最有效方式,但嚴重的副作用卻為人所詬病。中研院副研究員吳漢忠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近4年來,找到10多種與癌症腫瘤細胞有親近性的「標的胜肽」,研究證明,將這些標的胜肽植進微脂體化療藥物後,準確進入癌症腫瘤的劑量將大幅提高,卻大幅降低化療藥物傷害健康組織細胞引起的副作用,這些研究成果已獲得6項國際專利,並刊登在Cancer Research(癌症研究)等6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這項訊息對想要提高癌症化學治療藥物威力及降低對正常細胞傷害的醫師和病人來說,無疑具有強力的鼓舞,但本人對此則另有異類看法補充。


多年前有部著名的恐龍電影名為「侏羅紀公園」,其中有一句台詞令人印象深刻:「生命總會找到出口」,如果把這句話放到癌症醫學領域來看的話,也相當有意思。比如說,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成的,那麼「它」為什麼會變「壞」呢?是「它」本來就帶著癌基因(壞胚子),然後伺機而動?還是個人身心(社會)出了什麼問題而把「它」逼上梁山(找生命的出口)?其致病力各佔多少呢?相關的處治策略有沒有涵蓋到呢?


我們認為,從社會的角度看,改善治安的方法至少需分兩方面:一為提高破案率,將為非作歹者繩之以法,以警效尤;另一為改善社會環境,斷除社會分子「變壞」的動機和需求。同理,癌症醫學除了研發更有效的殺死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的方法(目前已經做得很多)之外,似乎更應該致力於清除或矯正致癌的因素,斷除每一個細胞「變壞」的動機和需求,這樣的成果應該是更讓人期盼的!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tcm&aid=2912136

 回應文章

Clare
預防醫學
2009/05/04 20:28
這個論點比較像是<預防醫學>
目前西醫醫療仍以疾病治療為主
研究的切點勢必會以矯正變壞的癌細胞
而非預防癌細胞變壞
人往往"知易行難"
例如已經告訴你抽菸的壞處了
仍一意孤行
等到哪天悟到了
再悔不當初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