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美館30歲了!
2013/12/02 13:58:33瀏覽433|回應0|推薦16

出了捷運圓山站,頂著小雨與東北季風的吹佛以及10度低溫,從空曠的爭艷館前快速通過,身上已緊裹著羽絨衣,可是一下子體溫似乎降至冰點,整個人都僵硬了。雖然不是多低的溫度,但對於這波寒流的威力,真不可小覷呀。

往美術館的通道部分封閉,只能走到最前面再彎進去,看到一對新郎扶著新娘捧著白紗艱難前行,就定位後,攝影師與助理也顫抖著雙手為他們留下這難得的一刻。

灰撲撲的天空與濕冷的天候,希望他們的熱情可以融化未來,繼續幸福!

深色大理石上的紅色雕塑,被雨水洗刷過後更為鮮麗,地上若隱的倒影,讓它展現了不同以往的面貌,也更加豐富了。

大門玻璃牆外,高高低低的多彩柱狀貼紙,加上內側的繽紛彩紙,層層疊疊,呈現不規則的美,幫單調的天空注入了光彩,原來是「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以來的參觀人次:16,847,987+」。

今年是美術館成立三十週年,悠悠歲月,問問自己來過幾次?

 

1976年納入政府「十二項大建設」,1977年成立「台北市立美術館籌備指導委員會」,並進行兩階段競圖,1978年由高而潘建築事務所得標,19833月台灣第一座現代美術館終於完成。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徐明松先生說:「建築師高而潘以一種新的方式與傳統對話,擺脫宮殿式建築的折衷態度與機能困境,邁向真正的現代性。特別他為自己作品做的註解:『建築師完成70%30%就留給藝術家。』裡面隱含了一種非常現代性的參與式對話,建築師保留了更多可能性給藝術家或未來可能參與活動的人。」

 

北美館的立體空間密碼:柯比意永續生長博物館擴張的螺旋體結構、中國多進的庭院裡的迴廊結構、中國廟堂的斗拱結構、以筏式基礎打地基等四組密碼,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黃海鳴先生說:「這座美術館從它的可延伸性以及與外界對話能力的方面來說,它好像是一個巨大的國際萬用插頭插座,從功能、從外型來看其實都很像。」

 

當我們遊走在北美館裡的時候,隨著展品沿著展館空間一個個區塊走逛,有時像迷宮,有時又像穿越羊腸小徑,甚至探險般的歷程,每有不同的經驗感受。

知道了北美館的歷史後,也才知道這種種經驗,並非沒有來由,因為這正是一個能夠成長、自由呼吸與永續發展的空間啊。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py101&aid=972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