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30 23:32:14瀏覽11687|回應5|推薦44 | |
馬拉邦山,又稱「馬那邦山」,海拔 1406 公尺,位於苗栗縣大湖鄉與泰安鄉界,是秋冬著名的賞楓聖地,名列小百岳第37座。 馬拉邦山昔日為泰雅族瓦崗部落(Wakan)居住地,清朝同治年間,瓦崗部落頭目莫 拉邦(Mo-Lapan)稱其部落為馬拉邦(Malapan)社,泰雅族語為山容壯麗之意;清朝地圖、日治時期及現今地圖則沿用馬那邦(Manapan)譯音。 立於馬拉邦山頂,可以遠眺雪山至大霸尖山之間的聖稜線;此外,馬拉邦山也是日治時期的古戰場,遺留不少歷史遺跡,馬拉邦山可說是一座集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的名山。 這是一趟餐桌上決定的旅程,由Randol主辦,在地人Betty領隊,名為馬拉邦山關懷、承諾之旅,凡是需要被關懷者都應該參加(最好是^_^),承諾要參加之後就不能缺席(有這麼說嗎?)。 活動當天,兩車共十人,約定上午七點,由司機Lenny及JD分別與該車伙伴會合後,各自出發,於苗栗交流道下的小七集合。 七點,於中和搭上JD車,由國道三號往南,台北的陰雨天氣,在經過大溪之後已趨於緩和,陰霾的天空不時透出溫暖的陽光,似乎在預告著今日將是個好天氣。 兩車會合後,借道台72快速公路,往目的地前進。 全長28.6公里的台72快速公路,起於後龍鎮,終於汶水村,全線於2005年通車,依地形起伏,盤旋於後龍溪谷中,緣山逶迄宛如巨龍,駕車馳騁在巨龍背脊,不時可見山嵐飄浮於山巒之間。台72快速公路縮短旅人的車程,無形中也拉近了山海間的距離。 在車上問Betty,見到林媽媽之後,怎麼用客家話問候?Betty說,林媽媽國、台、客語均通,但我們還是堅持親切地用客語問候,原來伯母的客語叫「阿棒莓」(取其讀音)。 在愉快聊天的氛圍之中,經過客屬大橋、出礦坑(中油第一座開採原油的油井)、轉溝水,穿越汶水隧道後,抵達汶水,也接上了台三線,右轉台三線後,頃刻間即可順利到達草莓之鄉-大湖。 在免費的停車場停好車,一行人緩緩走往Betty家,在Betty家門口與親切的林媽媽打聲招呼,再前往當地的傳統市場麵攤吃早餐。 Betty點的米粉湯。 豆干、海帶、豬頭皮。 這盤應該是嘴邊肉吧? 用完早餐,Betty帶我們至市場的另一頭採買午餐。 雖然剛吃完早餐,但這攤子的粿看起來就覺得好吃,買了兩塊當午餐。 信步走回Betty家,林媽媽已泡好熱茶招呼我們,林爸爸則面帶微笑、靜靜地坐在一旁;言談之中得知林媽媽也是歌唱高手,林家牆上掛著不少歌唱比賽的獎牌呢!我們期待下山後能聽到林媽媽的甜美歌聲。 在Betty家待了約莫十多分鐘,一杯杯熱茶入口,感受濃濃的人情味,但也該啟程前往馬拉邦山了,再不出發,這趟行程可能會成為關懷美食,承諾吃飽之旅。 離開停車場前,先來張藍天白雲,看來今日是個登山的好天氣。 沿苗61線往珠湖登山口前進,一路上可見隔著山谷的細道邦山,感謝JD特地停下車讓我拍攝這雄偉的細道邦山。 細道邦山,標高1,064公尺,為馬拉邦山脈北向稜脊上的一座獨立山頭,為大湖鄉與泰安鄉的界山。舊時因泰雅族細道邦社聚居此山東麓而得名。細道邦的山脊形似巨大棺木,因此,又被當地客家人稱做「棺材山」。 於苗61線8公里處,過中興橋後右轉往馬拉邦山,順著珠湖農路一路陡坡約4公里後抵達終點獅子亭,這裡即是珠湖登山口,視野極佳,涼亭旁有停車場可停車,有乾淨的厠所供遊客使用,但因停車場屬民宿土地,老闆娘會來收取每車50元的停車費。 停妥車子,大伙的目光早已被停車場旁的山櫻花給吸引。 櫻花樹上垂掛幾片不捨離枝的泛紅櫻葉,搭配背景的山巒疊翠、藍天白雲,形成一幕悽美又浪漫的畫面。 離開停車場,往登山口前進,路旁兩顆高大的楓樹,落葉舖成紅毯,宛若馬拉邦山的迎賓樹,歡迎著我們到來。 過了迎賓樹,取右道前行,在冬陽照拂下,緩緩走入馬拉邦山的懷抱之中。 馬拉邦山登山步道沿途,長了不少咬人貓,咬人貓葉子表面密佈許多焮毛,會分泌酸性毒液,皮膚一旦接觸,會又痛又癢,此時可在咬人貓週遭找尋姑婆芋,利用姑婆芋分泌的鹼性汁液中和咬人貓的酸性毒液。咬人貓及姑婆芋可說是自然界的「歡喜冤家」,這是自然界為平衡生態演化而成。 永遠難忘在巴福越嶺途中被咬人貓咬過的感覺,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雖然小吳很好奇那種感覺,但終究沒有勇氣一試。 雖然咬人貓會咬人,但其嫩葉卻可食用,是野外求生植物之一。 上到果園,極目遠眺,視野極佳。面對這麼優的景緻,幫Randol及小吳拍張合照。 Betty說,這果園種植李樹。底下這棵果樹,其樹枝上似乎殘留果實?雖不知其名為何,但在其背後藍天的陪襯下,展現其蒼勁之美。 登高望遠,讓人心胸開闊,人在大自然中極為渺小,不論塵世中有什麼不愉快,來到了山上即可不藥而癒。 往穹蒼的方向走,讓夢想陪伴左右;往山林的懷抱投,漫漫人生不寂寞。 走著走著,已接近細道邦山1064的高度,從這個角度望細道邦山,感受其身為馬拉邦山脈北向尾稜獨立山頭的寂寞。 葉落之後,期待來春枝頭上的繁華再現。 來到三叉路口,右路往細道邦山,但這不是今日的目標,我們取左上行,往馬拉邦山。 馬拉邦山為苗栗著名賞楓聖地,登山路上楓紅片片,為大地增添浪漫幾許。 一路上遍地楓紅,感受浪漫之餘,仍得小心行走,因為走在乾燥的楓葉之上有些滑溜。 登山客腳下的登山路,是楓紅的最後歸宿。 這灑落一地的是浪漫亦或是蕭瑟,端視觀者的心情而定。 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清廷割讓台灣,日本派軍來台接收,在台灣各地遭受反抗,而在馬那邦山也曾發生過兩次泰雅族抗日事件,泰雅族人雖然驍勇善戰,但終究不敵日軍的槍炮,雙方傷亡慘重。事件平息後,日本為了悼念戰死異鄉的日軍,於馬那邦山戰場設立紀念碑,原有一座弔忠魂紀念碑,於民國73年重修為古戰場紀念碑。 我們在馬拉邦山古戰場休息,雙腳踩著滿地楓紅,很難想像百年前,戰事是如何的慘烈? 合照於馬拉邦山古戰場紀念碑。 在紀念碑前獻上楓紅,向歷史事件中死亡的勇士們致敬。 由古戰場紀念碑繼續往上,平台處視野極佳,可以遠眺對面的聖稜線,特換上70-300mm鏡頭,框住雪白聖稜。 拍張北稜角(左)與雪山(右)的特寫。 平台上,有顆高大的青楓,藉由300端拉近與青楓的距離。 青楓已泛紅,竹葉依然青。 馬拉邦山稜線上的這段窄稜,ㄧ邊是陡坡,ㄧ邊是斷崖,稜線上巨石當道,無法通過,以前原住民闢建獵路時,鑿了ㄧ道窄門,僅可擦身而過,俗稱「石門」。 據說有ㄧ次日軍夜襲,原住民勇士持利刃躲在石後,待日軍一通過,原住民立即嗚住其嘴巴,以利刃砍首,並推下石門之後深不見底的斷崖,隨後不知情的日軍,ㄧ個個跟進,也ㄧ個個進了鬼門關,待日軍察覺有異時,已折損多人。(以下相片回程拍攝) 雖然己白了頭,但仍不畏風霜,屹立於馬拉邦山。 石門隘口之後的路段稱為慶榮坡,以紀念山友徐慶榮,過了慶榮坡,當見到徐慶榮紀念碑,再往上幾步,即可登頂馬拉邦山。 馬拉邦山頂有寬廣的平台,難得的好天氣,吸引眾多山友前來,此時,最吸睛的莫過於遠方的雪白聖稜。 馬拉邦山與雪山、北稜角有這麼近嗎?其實這都是70-300mm鏡頭的功勞,外加大好天氣的加持,超幸運的啦:) 待他隊山友拍完照,換我們頂著冬陽,於馬拉邦山拍登頂合照。 馬拉邦山登頂獨照。 馬拉邦山海拔 1,406 公尺、一等三角點、名列小百岳第 37 座。 發源於大壩尖山的大安溪,其主要支流有雪山溪及馬達拉溪。從馬拉邦山頂鳥瞰,大安溪宛如一條蜿蜒曲折的銀絲帶,匯聚天上來的水,奔流於苗栗、台中近百公里, 經大甲鐵砧山麓,於台中大安區安田村注入台灣海峽。 在馬拉邦山頂,望著漸漸湧過來的雲海景緻,心底不禁吶喊著:「別再湧過來了!免得我有跳下去的衝動...」 看著雲霧輕盈飄然地流動,心中盡是對大自然無限的讚嘆與感動! 拍完登頂照,退回徐慶榮紀念碑平台處休息,吃掉早上於市場買的兩塊粿。 徐慶榮紀念碑就立在馬拉邦山頂下方平台處,這裡有大面積遮蔭,可免去山頂日曬之苦,是夏日清涼的休息平台。 徐慶榮紀念碑是由登山健行協會為了紀念徐慶榮先生於七十三年十月七日設立。碑文內容是這樣寫的: 徐慶榮君台灣省苗栗縣人,私立聯合工專畢業,為人篤實平和恬淡高潔,熱愛登山活動,曾任本會苗栗辦事處義務幹部多年,對登山健行活動之推展戮力以赴,民國七十一年七月攀登印度白針峰,締造當時國人海外登山最高紀錄,七十二年秋再度赴印度庇古巴特峰,不幸於十月九日失蹤罹難,得年廿九歲,吾等於惋惜岳界痛失良才餘,特立碑紀念中致永恆懷思。 離開徐慶榮紀念碑,開始返程。 離雲層越來越近,想必待會兒即將進入雲霧帶,走入迷霧森林。 全段聖稜線,雪山至穆特勒布山之間有積雪,而大壩尖山仍未白頭。 陽光灑落於青楓葉上,透光的青楓葉更加鮮艷、飽合。 再度回到馬拉邦山古戰場。 由馬拉邦山古戰場往下,小心翼翼走過滑溜的楓葉步道。 滿地楓紅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帶點喜氣。 進入雲霧帶。 回到細道邦山登山口。 紫花霍香薊,其後方白色點點為大花咸豐草。 由此開始,路旁將不時出現咬人貓。 以此張美麗的酢醬草,為此次豐富的登山行程畫下句點。 回到Betty家,林媽媽已經擺好餐桌,待大伙入座後,一道道美食佳餚陸續上桌,每道菜,林媽媽都準備兩盤,實在是太豐盛了,不只飽餐,還可以外帶。 底下相片不建議於餐前觀看,免得更加飢腸轆轆。 客家小炒 滷豬腳 鹹湯圓 蝦仁白菜 這餐最受歡迎的麻油鷄,Betty說,這道麻油鷄是林家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一次,不只吃到見底加湯,此外,Jack還外帶一些回家。 高麗菜 貢丸湯 花椰菜 飯後水果當然要請出大湖名產-草莓。 兩大箱草莓,一下子就清潔溜溜,實在是太美味了!Betty說這是第一期花,春節期間第二期花產出的草莓將會更加美味。 看這紅通通的顏色,實叫人垂涎三尺啊!可惜,我們沒有事先預訂,沒能攜帶便宜又好吃的大湖草莓返北。 返程,順道逛了大湖酒莊,帶回兩瓶草莓淡酒,至今仍未享受其美味呢。 這是2012年第一次登山活動,感謝主辦人Randol及領隊Betty及林媽媽的招待,還有大家共同的參與。 期待下次前往雪見、司馬限林道尋幽。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