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s)的前身是世界聾人運動會(Deaf World Games )。第1屆世界聾人運動會於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為全球最早舉辦的身心障礙類運動會。當時僅有來自歐洲各地的9國145位聽障運動員參賽,隨後,參賽的國家和人數不斷增加,到了2005年澳洲墨爾本第20屆時,已達97國3660名運動員、代表團職員等人參賽。其競技水準也不斷提升,男子百米短跑的聽障世界紀錄10秒21、400米45秒29等等皆優於中華臺北聽人(健全人)的全國紀錄。
世界聾人運動會自1924年肇始之後,一直只有每4年舉行一次的夏季運動會。到了1949年第1屆冬季運動會終於在奧地利Seefeld舉行,當時共有5國33人參賽。2007年將於美國鹽湖城舉行第16屆冬季聽障奧運會。
2001年5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有鑒於在ICSD主導 之下的世界聾人運動會辦得極具規模且具有聾人文化的特色,決議同意更名為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s),並自當年7月義大利羅馬第19屆起實施。全球聽障體壇的每一份子看到聽障體育獲得IOC的肯定,都振奮莫名。
2009年第21屆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共有19個競賽項目,包括:田徑、羽球、籃球、保齡球、自由車、足球、手球、定向運動、射擊、游泳、桌球、網球、排球、沙灘排球、水球、角力、空手道、柔道及跆拳道。
內容參考:維基百科-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
先天聽障的曾紓寧是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的學生,從小苦練游泳,每天早晨五點半就下水練習,二00五年,墨爾本聽障奧運五十公尺仰泳,她游出了三十二秒三一的世界記錄,二00七年,世界聽障游泳錦標賽當中,她再以三十二秒二三,打破了自己創下的佳績。想知道一個聽障女孩,是如何兼顧學業,又能夠在運動項目中出類拔萃嗎?敬請鎖定8月15日下午16:30公視13頻道的「聽聽看」see.pts.org.tw。
(閱讀全文)
【聽聽看】是公共電視台製播的身心障礙節目,由聽障朋友陳濂僑、王曉書主持,是台灣唯一以手語為主要播出語言的節目,節目內容豐富多元,主持風格幽默風趣,在每個星期六下午5點播出,星期一凌晨1點重播。這個部落格是工作人員的小天地,有外景拍攝的幕後花絮、也有利用空檔拍攝的生活化手語教學短片、更有大吐苦水的辛酸血淚史,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節目裡面看不到的【聽聽看】喔! 節目網址:see.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