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瀛眷村文化館參觀記
2016/12/18 03:41:40瀏覽10|回應0|推薦0

 南瀛眷村文化館

    今天在幸在永康區成功里長金冠宏的解說下,參觀位於永康區中華路5870號的『南瀛眷村文化館』,館內面積不大,但展示的內容十分豐富,館藏物包含南瀛眷村生活、衣食、育樂等文化,早年眷村家具擺設、廚具或空襲警報器、軍旅服飾------

      我從鄉下來台南就職,第一次買房子就在精忠二村的後面,買菜在眷村市場、看病在眷村軍醫、吃麵在眷村食堂、過年買臘肉在眷、教的學生很多是眷村子弟,眷村的人外表上都是外省村人,其實可能大陸各省都有各有不同的省藉情結、不同的生長背影,因此有和階、有衝突,有歡樂、有哀傷,我們與他們在一起久了,似乎也變成眷村的一分子。
                我們參觀的成員從80多歲的退伍中校到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都有,這些文物存在的年代不太遠,大部份人都用過看過,睹物思情,一面參觀,一面回顧當年的事和物,金里長真的非常熱心,足足解說了快三個小時,講了很多當年眷村的秘辛和趣事,讓我們受益良多。
              眷村有它獨特的文化,因為它匯集了中國各個不同省份的人、語言、風俗、習慣、穿著和飲食,相較於早期台灣的村落或社區,更突顯了它多樣性的風貌早期住在眷村的人,大都懷著思鄉的心情,期盼著隨時能夠「反攻大陸」,因此是以過客的心態住在台灣,和外界的互動當然就不多,「竹籬笆」成為眷村的代名詞,多少也反應出它對外的封閉性。一甲 子過去了,第二、甚至第三代也相繼出生,眷村當然不可能獨自鎖在自己的框框裡。隨著都市的更新發展、眷村改建、通婚、到外地就業就學,眷村早已融入當地文化中。 「竹籬笆」已經拆除,獨特的眷村文化也在一點一滴的消失當中,當今的課題,反而是該思考如何保留這一段獨特的歷史記憶了

           要知道文物館內到底有那些文物,請往下看: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09373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國共內戰。一百二十萬大陸省籍軍民遷台,於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遷播來台。
各軍種部隊進駐台灣各個軍事要地,政府為了安置有眷屬軍人使其無後顧之憂,
就有眷村興建的必要。
南瀛文化館DSC04085.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3996.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當年到處可看到的標語。
南瀛文化館DSC04006.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金里長講述眷村從1959到2009年開始興建到改建成國宅的歷史。
南瀛文化館DSC04005.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24.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飛雁新村)一看就知道是飛行員的眷村。
南瀛文化館DSC04026.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32.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66.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空間可說是非常狹窄,但當時人口多,但土地有限,而且當時會蓋得那麼簡陋,其實他們本來想說來臺灣只是
暫時的避難 ,且隨時都要準備好反共復國,於是就只好臨時搭建。而且當時的眷舍有一些也沒有蓋廚房,所以
只好拿木板在外面蓋起簡陋的小木屋充當廚房用了。

南瀛文化館DSC04034.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4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精忠二村全不見了,就只剩下這四個字。
南瀛文化館DSC03999.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當年的地址非常亂,不容易尋找,我第一棟買的房子是永康鄉四分子1314之231,有一個親戚來台南當兵,假日依地址來找我(當年沒電話更不用說手機),結果找了兩個多小時,問了無數人才找到。當年永康四分子的區域,也就是現今的復興、中華、建國、復華、成功等共十個里的區域。
南瀛文化館DSC03995.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行軍床(軍官睡的),士兵要鋪稻草睡地上。
南瀛文化館DSC03997.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40.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老兵不忘八年抗日的血淚史。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113152.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兩位女士看了文物,心有戚戚焉感觸良多。
南瀛文化館DSC04010.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這台油印機讓我印象深刻,當年學校要考試,都要先將題目刻在蠟紙上,再用油墨一張張的印,有一次班上同學看見油印
室沒人,快速的印一張,回到班上供大家參考,結果班上幾乎人人考一百分,不夠紙還是包不住火的,全班重考。
南瀛文化館DSC0405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這雙草鞋是一位老兵當年從大陸帶過來的,每當懷念故鄉的親人就(抱鞋痛哭)。
南瀛文化館DSC04038.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10370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在部隊曾經戴過的防毒面具,重新復習。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09520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當年的腳踏車又笨又重。以前的腳踏車是須要車牌才能上路的!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111954.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常先生已85歲,當年是中校退休,大部是的文物他都一清二楚。
南瀛文化館DSC04008.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091432.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各式各樣的制服。
南瀛文化館DSC04011.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老皮箱
南瀛文化館DSC0401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各式各樣的勳章。
南瀛文化館DSC04014.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館藏包含南瀛眷村生活、衣食、育樂等文化,早年眷村家具擺設、廚具或空襲警報器、軍旅服飾等‧‧‧
南瀛文化館DSC04016.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度量衡工具及菸酒牌。
南瀛文化館DSC04017.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熱水瓶、煤油燈、算盤。
南瀛文化館DSC04018.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瓶瓶罐罐。
南瀛文化館DSC04019.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54.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由黃埔軍校發放,目的是為了效法日本的武士精神"遇到敵人絕對不投降,如果真的不得以,也要自己了結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說----"切腹自殺",但後來漸漸失去意義。
南瀛文化館DSC04057.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這把刀連大陸都不易見到。
南瀛文化館DSC0400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戰土授田憑據已不易見到,因大都拿去換錢。
南瀛文化館DSC04022.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雙門的大同電視是當年的最流行。
南瀛文化館DSC04023.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16mm電影放映機。
南瀛文化館DSC04051.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當年阿兵哥要結婚必須先向上級申請,起初是滿38歲才能申請,後來降到25歲。
南瀛文化館DSC04042.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便當盒。
南瀛文化館DSC04045.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國強牌冷暖器只發行三年就停了,能送暖風和冷風(冷空氣),但因全部是塑膠製品,開整個晚上就燒起來了。
南瀛文化館DSC04012.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早年政府來臺,沒有統一的身分證,但為了確認軍民以及他們眷屬的身份,政府製作了"軍人眷屬身份補給證" 。有了這張眷補證,就能享有軍眷的補給福利
。 眷補證的功能─就是補貼軍人眷屬的油、米鹽、麵粉,每個月由軍車送到各個眷村發放。 每戶依眷補證最多分發到3份補給品,即配偶和兩名子女,共三份。若子女超額,就沒有眷補證分發的物資,依照年齡的不同,眷補證也有所差別,從零到五歲《即小口》、六到十歲《 中口》、十一歲以上為《大口》 ,不同等級有不同的份量,每個月的眷補條,就是眷民們賴以為生的主要糧食。眷村生活清苦,戰後的嬰兒潮導致眷村子女眾多。 
南瀛文化館DSC04078.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煤油爐。
南瀛文化館DSC04060.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民國五十八年七月阿姆斯壯登上月球,(踏出人類最大的一步),當時我在鳳山步校受訓,全連100多人圍在一台小電視看轉
播,看到這張報紙就憶起往事。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112850.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空襲緊報器。

聽聽警報器的聲音。
南瀛文化館DSC04030.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65.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DSC04068.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隨著時代的前進,此種老舊眷村逐漸拆除改建成現代化的公寓,眷村未來可能只是個歷史古詞。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113345.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南瀛文化館P_20161218_114531.jpg - 南瀛眷村文化館
 參觀完了南瀛眷村文化館大家獲益良多,感謝金里長的詳細解說。
  它在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58巷70號1樓,也就是復興國小的附近,位於已經拆除的陸軍精忠二村的一樓(現在的影三華廈)。進駐館內四名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的工作人員,發揮專才設計海報入口意象,將眷村、老兵的故事透過海報細膩呈現,積極進行眷村文化記錄、導覽解說、活動及宣導等工作。提升參觀人數。 電話:06-303-3500/313-3470星期一休館。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