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11 01:37:59瀏覽11|回應1|推薦0 | |
看見網寮連想永康網寮
在花東旅遊時,中午中飯後,餐廳旁邊有漁夫正在網寮內補漁網,團員都很好奇的圍觀,並提出了很多問題,漁網有多長? 為什麼漁網會破? 一次下網能捕獲多少魚? 網寮的建立當然是為了補漁網,台灣的很多漁村也都以網寮為地名,例如嘉義東石地區就有一個網寮村,該村以夢幻夕色著名。
永康地區不靠海卻也有一個地名叫網寮,原日治時代為永康上中里網寮庄,光復初襲舊制,仍設網寮村,目前改為網寮里。我平生第一次買的房子在四分子,也以網寮地區稱之,當時永康榮民醫院前有網寮郵局、有網寮招呼站,平實營區也以網寮營區稱之。
有網寮就應該有人捕魚才對,永康網寮距離海邊太遠了,附近也沒有湖泊,那怎麼捕魚呢? 我從古地圖找到了答案,台南市永康區在昔日的台江內海之中,潭、橋甚多,其中最著名,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最多的便屬鯽魚潭,鯽魚潭在荷鄭時期的古地圖即已出現,到清代才有較多的文字記載。最早的記載是在康熙24年(1685年)蔣毓英的『台灣府志』中所述「鯽魚潭,在永康里東南,周圍大約十里餘,深不可測,潭生鯽魚甚多,年有徵稅。」是距今約3500年前由內海演變為潟湖而成的水潭,最後因潭水改道淤積而變成良田,今僅存低窪地的排水渠道稱鯽魚潭溪,在網寮橋以南稱三爺宮溪,網寮橋以北稱大灣中排,並留有鯽魚潭橋為歷史見證。此潭名稱有三:一稱鯽魚潭,以湖中盛產鯽魚(鯉魚)得名。一稱東湖,以位在府城東方得名。一稱龍潭,為堪輿家所稱府城地龍所在,又為夏旱禱雨處得名。潭水終年不枯竭,是永康境內重要的灌溉水源,因潭水四時不竭,最宜霽月,與關廟「大潭」同為昔日台邑八景之一,稱為「鯽潭霽月」或「龍潭夜月」。
目前鯽魚潭只剩下潭心的部分留下了一個小湖泊,也就是位於崑山科技大學內的「崑山湖」,崑山科大,每次遇到大雨就會淹水,許多學生大一待到大四,從一開始看到淹水感到很訝異,到最後變得跟附近的居民一樣無奈麻痺,甚至戲稱自己的學校是崑山水樂園。
花東海岸邊的網寮,漁工正在補破網。 [補破網]這首歌是1948年王雲峰作曲、李臨秋填詞的臺語歌曲,「補破網」無疑是指當時戰後百廢待舉的社會宛如一張 「破網」,需要一針一線地縫補起來。 本曲在臺灣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與《望你早歸》、《媽媽請妳也保重》、《望春風》 以及《黃昏的故鄉》等並列臺獨及黨外運動勢力的五大精神歌曲,也因此使它被政府列為一首禁歌。其理由是,「補破網」歌 詞暗指政府無能導致人民生活困苦,而遭禁。 看到了網寮讓我連想到[補破網]這首歌和[網寮這個地名。 東石的網寮就在海邊,前方是網寮漁港,居民以捕魚和養蚵為生。 東石網寮以日落美景著名。 永康榮民醫院前的公車招呼站,以前是以[網寮]為站名。 早期榮民醫院前的郵局叫網寮郵局。 因開路的關係,郵局位置搬了,但網寮郵局名稱未變。 目前台南市永康區仍有網寮里這個地名,表示這附近以前應該有捕魚的地方。 清朝時期(約1775~1786年)所繪的「臺灣汛塘望寮圖」中,節錄台南府城一帶,有一座南北約10公里的狹長型湖泊「鯽仔潭」 ,位置大約在永康、大灣永大路周邊區域,往南延伸至仁德一帶。 永康市位於昔日台江內海,故潭、橋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鯽魚潭」,位於前清永康上中里、廣儲西里、長興里三里。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台灣府學教授林謙光所著之《台灣紀略》中便有相關之記載:「離台灣縣八里,曰鯽魚潭, 採捕之利,足供軍需。」當時,此潭的看守官置董事,每年自漁業者徵收三百五十元的餉銀,後來潭地的一部份漸漸浮起,於是 新招來佃人從事開墾,每年亦徵收租銀三百元,充當該知縣所管轄的蓬壺書院之學費。 清朝時期鯽魚潭的水終年不枯竭,是永康境內重要的灌溉水源,潭水充沛,最宜霽月,與關廟「大潭」同為昔日台邑八景之一, 稱為「鯽潭霽月」或「龍潭夜月」。 台南東區慶隆宮的千靈公廟內有記載鯽魚潭的事蹟。 明清時期官員或攜眷或挾妓到鯽魚潭泛舟吹簫、彈琴、飲酒作樂。 我從古地圖上看到台南府城和鯽魚潭之間有一丘陵地,為了證明此一事件,騎摩托車持高度計由公園旁的小東路(府城大北門)向東出 發,高度先上升再下降。16→39→36→13→9公尺;最高的地方是中華路口到榮民醫院之間,崑山科大9公尺為最低點,此地可能是 鯽魚潭的位置。 雙颱接力肆虐,台南大雨來得又快又急,不少地區出現淹水情形,讓居民苦不堪言,尤其永康、大灣、仁德一帶更容易淹水,可能是 因為「鯽魚(仔)潭」所致,造成排水不及。(新聞資訊) 「崑山湖」就位於崑山科大之校園內,它的歷史緣故,在大約三百多年以前,永康市大約有一半的地方是水潭,由於水潭中有許多的 鯽魚,因此被稱為「鯽魚潭」,崑山湖即是『鯽魚潭』淤積後的遺跡。 鯽魚潭在今日永康市之境內,名稱有三:一稱鯽魚潭,以湖中盛產鯽魚(鯉魚)得名。一稱東湖,以位在府城東方得名。一稱龍潭, 為堪輿家所稱府城地龍所在,又為夏旱禱雨處得名。目前永康區內仍有龍潭此一地名。 台南市裕農路通住仁德的太子路上,可看見鯽潭橋就在三爺宮溪上。 維冠大樓倒塌,造成115人死亡、96人受傷。「維冠金龍」大樓空拍照,台南永大路災變現場,周圍的房子都不高 ,大都在十樓下。」,由古地圖可發現「永康以前有個鯽魚大湖(牛屎鯽仔湖),算湳仔地,地質偏軟,大家都不 敢蓋高,永大路古早位置在湖畔,砲校那邊就是抓魚的網寮。」。維冠大樓的倒塌可能是因地基位在曾是鯽魚潭的 湖底,地質偏軟有關。 上,而地基偏軟有關。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