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18 10:47:16瀏覽16|回應0|推薦0 | |
南瀛古井(1)-------永康區古井探勘
永康區為臺灣臺南市的市轄區,位於臺南市中心略偏西南,舊稱臺南縣永康鄉,1993年5月改制為永康市,2010年因配合臺南縣市合併改制而改制為市轄區至今。區境內因工商業與交通發達導致人口與都市規模成長相當快速;現今人口數約為23.4萬,是臺南市人口數最多的轄區。
水井是早期人類生活的重要一環,洗滌、煮飯、喝水都要利用井水,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除了用水之外,還存有一份對土地的虔敬,對庶物的崇拜,很多地方還留有拜井的習俗。
永康市因開發迅速,多數井都已填埋或打掉井欄,以刮地面之上土地的利用,全區僅留下九口古井,在社區不斷的更新,高樓不斷的興建中,各里間刻意保留的水井益顯珍貴。
這幾口古井中以大灣凌霄寶殿的古井最有特色,廟的前方有口上百年的古井,原已荒廢、封閉,後來經神明指示開挖,重見天日後廟方命名為五龍神泉,巧合的是,當時台南面臨旱象危機,施工期間降雨,解除第一階段限水,更添傳奇。
凌霄寶殿斥資逾兩百萬元將百年古井重新改建為五龍神泉,以青斗石打造,一體成形,完工後還舉行開光大典,邀信眾熱鬧慶祝。
在永康公園的山坡後方,有一口充滿神話傳說的小井「龍泉井。」為了讓大家知道該井與其他水井的不同,廟方還在井旁做了一些塑像,營造出神異的感覺。 臺南神異誌 龍王血滴成龍泉井 根據廟方的記載,該井原為一深水窪地,其周遭圍繞土堤,有如龍的形狀。尤其龍頭的部分,更是相似,廟方表示,媽祖曾降諭說明該井的由來。他們說,三千年前東海龍王觸犯天條,在斬仙台受刑時,滴了一滴血於紫龍宮旁,此血便是龍泉井的前身。 然而,更奇異的事情不僅於此,廟方表示,受斬的東海龍王心有不甘,於是開始興風作浪,民國48年的87水災,造成嚴重傷亡,便是東海龍王所致,幸好當時佛祖安撫龍王,龍王才不繼續發作,而後,天上聖母又於民國80年指示廟方人員開鑿此井。 廟方聲稱,水泥管放下去後,引發大地震,甚至震裂了孔廟的牆,他們表示,此次的大地震就是要讓百姓知道,紫龍宮有此井的存在,開鑿完後,井水清冽、取之不盡,所以才稱之為「龍泉井。」 時至今日,有關龍泉井的真偽,的確無從查考。然而屬於在地的神話傳說,卻應該保存下來,做為在地發展的史料記憶。就像鶯歌的鶯歌石,與嘉慶皇帝曾經出遊的地方,這些繪聲繪影的傳說,都能讓一個地區增色不少。
古井是早期人類生活的重心,這家三合院左側的古井,當年井邊可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斷的往來汲水。 由於自來的普及,古井一口口的填平。 這口井加蓋後留一通氣口。 我按資料去調查古井,當地人都會問,要做什麼用?還是政府要補助,我的回答都是純興趣,研究調查用。 這兩處都是井填平的遺址。 整個四分子地區只剩下這口古井,位在復興里復興路356巷71弄5號。 目前井水湧泉不絕,以前是製作豆花的好水。 沒有自來水的年代,眷村附近的人都來取水,大陸各省口音的人把這裏吵得很厲害,也是家庭主婦社交的場所之一。 古井加上不銹鋼蓋,位在蔦松里蔦松一街22巷13號。 日治時期所建,井口53公分。 據洪陳秀女士說這口井水本來略帶鹹味,有次大地震後就變成淡水了,真的很神奇,科學解釋可能是地震後,地層錯動。 這口井位在王行里育樂街214巷6號。 是日據時所開鑿的,口徑有79公分。 永康大廟保生宮前面左側有一口井。 用洗石子的方式加以美化,保存得很好。 井內仍有水源。 凌霄寶殿位於臺南市永康區崑山里永大路二段103巷8號。 斥資逾兩百萬元將百年古井重新改建為五龍神泉,以青斗石打造,一體成形。 永康地區的古井中以大灣凌霄寶殿的古井最有特色。 以馬達汲取,古井如湧泉般出水,結合休憩功能的設計規劃成一處融入雕塑工藝的五龍造型地景,引人矚目。 舊的紫龍宮。 新建的紫龍宮。 龍泉井位在舊紫龍宮的右方。 根據廟方的記載,該井原為一深水窪地,其周遭圍繞土堤,有如龍的形狀,尤其龍頭的部分,更是相似。 廟方還在井旁做了一些塑像,營造出神異的感覺。
陳家古井 位在大灣富強路一段321巷58號。
屋主陳先生。 井壁上有凹陷處,可下井清理井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