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06 07:00:37瀏覽14|回應0|推薦0 | |
南瀛古井(3)------- 歸仁區古井 自來水尚未普及時,人民除了河水、溪水外,最主要的民生用水就是井水,清澈的井水,好像是一面反映生、老、病、死臺灣庶民的鏡子,人生的很多大事必定虔誠禮井,舉凡聚妻生子, 逢年過節, 聚散離析, 乃至人生的最後一程,都要舉辦與井有關的儀式,例如拜契(契井公) 、婚禮(新娘拜井) 、冬至黏湯圓、除夕拜井、端午節取「午時水」、喪禮時至井「乞水」給往生者洗面-------。而今這些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遷「井水」被自來水的取代而消失殆盡。
歸仁區早期是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墾地。南邊「舊社」聚落聚集成雙現街名「舊社街」,在現今看東村「楊厝」庄東一帶;荷蘭時代安平、赤崁原民移入在「舊社」北邊另成「後市仔」聚落;明鄭時期,曾在保西、大學設立書院,因而取「天下歸仁焉」之義通稱此鄉里為「歸仁里」。後來陳、李兩姓在舊社北邊、後市仔南邊之間(今歸仁國小南邊)開墾新社區,利用舊社十三窯燒紅磚瓦,築瓦厝而居,因故名「紅瓦厝」。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日本在此地設置「歸仁庄」,劃歸臺南州新豐郡管轄,戰後改設臺南縣歸仁鄉。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改制為歸仁區至今。
歸仁區共有21個里,原本可能有數百口井,但目前只剩24口水井,其中以大廟里的四口最多,我們來看看這些井的目前現況。(感謝楊老師及曾老師陪同一起找古井)
前衛生署李明亮的祖厝。李明亮父親為台糖高雄大崗山糖廠廠長,家中共有五位兄弟姐妹,小時侯都住在這間三合院內。 井壁是梯形弧狀磚砌,外塗水泥,目前已廢棄不用。 此棟古厝是前衛生署李明亮的祖厝。十幾年前的舊照片。 斷垣殘壁顯示屋況的老舊。 此井建於清代,井口僅58公分。 在穎川家廟旁。歸仁潁川家廟俗稱「大學陳家祖厝」,供奉天上聖母、土地公與忠順聖王,於民國九十二年5月27日經當時的臺南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建於清代,口徑82公分,黑梯形磚→紅厚甓磚。 位於媽廟里,經營外省麵攤。 建於清代,目前井欄已打掉,井口與地板平整,井口有105公分,井深達6公分,當年有20多戶人家靠此口井維生。 井口72公分,磚砌,建於日治時期。 井口86公分,磚砌,建於日治時期。 被鐵皮圍籬隔成兩半。 井口68公分,建於日治時期。 口徑73公分,年代應可溯及清代初期。目前是此口井水尚可飲用,其「古井水」被取用拿來泡茶喝,據說其味清涼甘甜,別有一風味,更重要的是在端午節時取用該口古井的水拿來做為「午時水」。 此井應是歸園(吳老爺公館)的用水。 附近房厔破舊,環境髒亂。 口徑75公分,建於日治時期。 井口80公分,始建於清代。 目前已廢棄不用,井口堆滿雜物。 當地為洪姓人家,此口古井相傳為姓洪仔祖先來此地開墾時所挖掘的,估計年代超過百年,在早期尚未有自來水之前,庄民大都飲用這口井水。 此地可謂地靈人傑,讀書風氣甚盛,僅約二、三十戶的小庄頭,有法官、大學教授、博士或任職電力公司、擔任船長、教職等。一個小小的庄頭能有這麼多「讀書人」,難怪當地耆老咸信這是古井的「好風水」所帶來的了。 沙崙里就在台南高鐵站附近。 此井已填土當花盆使用。 三人邊尋井邊找風景。 武聖宮主祀文衡聖帝,廟位在仁愛南街旁,看西林宅東邊,廟宇南側有著一口相傳歷史甚為久遠的古井。 據族人表示,其祖先第一代來台開基祖至此地時即開鑿這口井來供飲用,故古井歷史估計約在二百五十年至三百年之間(另一說為三百多年)。 現今此古井平日仍以鐵皮覆蓋,井僅高出地面約近尺。井水清澈,是目前歸仁區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井。 此井建於明末清初的歸仁區和順路二段郭家祖祠,迄今三百多年,原本風光的大宅院,目前僅存完整的一落,雖有整修,但格局仍保留原貌,目前已列為歷史建築。 宗祠的左右各有一口建於清代的古井,口徑分別是81公分和73公分。兩口井稱之為龍目井。 善化寺位在中山路一段與忠孝北路交界處。 在寺內有著一口古井,從外觀上來看,井邊只是略高於地面(居通道處),其形狀成半圓形。 從外型來看,真是有幾分像鹿港的半邊井呢!此井似乎頗深,井面平日以鐵皮覆蓋,井水目前仍可作澆花、澆水之用。 敦源聖廟這名字雖陌生,但如果說歸仁孔廟,就讓大家比較熟悉了。此處是原台南縣境內唯一祀奉孔子的廟宇,因敦源社而得名。
在敦源聖廟左旁小徑進去不遠處,可發現一廢棄古井,其內皆已為泥土填平。廢井尚存,但人兒已杳,憑添後人思古之幽情。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