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02 07:13:06瀏覽38|回應0|推薦0 | |
南瀛古井(6)------- 北門區古井探查 北門區屬於台市濱海區之一,素以「鹽分地帶」著稱,昔日在廣闊鹽田中,有汗水與海水交織的文化脈動,在鹹鹹海風裡,有北門人胼手胝足的打拚畫面,在鹹鹹的井水裡,也有無奈與苦澀的心酸過往,古早期北門部分村里,因井水中的砷而導致烏腳病,政府為了改善居民的飲水,自來水的設施很早就完成,故水井幾乎以填埋命運走下歷史舞台。北門區共有13個里,目前僅存六口井,南鯤鯓廟內有一口,二重港有一口,其餘四口都在玉港里的灰謠港。
大旱持續,「台灣王爺總廟」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有口近200年歷史的古井「龍泉井」,終年不竭,井水清澈,是當地蚵寮地區唯一一口淡水井,如果限水影響民生用水,南鯤鯓廟將開放民眾使用。(2015年3月30日新聞報導)
烏腳病患者的腳因血液循環不佳導致變黑而壞死(圖片取自網路)。 北門區部分地區因地下水含有重金屬---砷,而引起烏腳病,政府及早興建自來水廠,大部份的水井都已填平,目前全區只剩六口水井。 北門區共有13個里,目前僅存六口井。 鬲瀛古井誌上的二重溪李氏用井。 目前古井現況。 此井口徑有100公分,興建於清代。 村民說此井因庄廟「仁安宮」李府千歲的指示,必須保留,不能填平。目前庄民取水做為養殖風目魚用。圖中老先生已95歲,仍然中氣十足。 灰瑤港舊稱尖山仔,早期居民以燒蚵殼為灰,以供建造房屋用。 玉港里14號舊資料上的水井。 原先的水井本已填埋,後經玉旨宮池王爺指示才又重新挖起。井的外形與原貌已不太一樣。 口徑82公分,建於清代。 古樸的農村三合院。 三合院廚旁前的方形貯水槽,有3/4在外方便從水井提水倒入,1/4在內方便廚房用水。 在鄉下找水井,最好的方法是用「問的」。 這位阿伯放下手邊工作,騎車帶我們到井邊,還不斷叮嚀不要踩在鐵條上,免得掉下去,要找到人的本性就要到鄉下去。 此井因地層下陷已低於地面,口徑有144公分,建於日治時期。 如果沒有人帶路,此井真的不易找到(玉港里127號前)。 資料上的玉港里117號水井。 目前的樣子。 此婦女看到有人來探并,很是高興,描述剛嫁到此戶人家取水的種種趣事,我們也感覺很高興。 井前的農家風光。 甕形小口徑的水井,口徑只有42公分,建於日治時期。 陳氏宗祠位在171縣道旁。 玉港里陳氏宗祠內的大水井舊資料上是以不銹鋼架罩住。 目前水井已加以美化,井上有龍盤踞著。 此井口徑達333公分,興建於日治時期。 「台灣王爺總廟」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有口近200年歷史的古井「龍泉井」,終年不竭,井水清澈,是當地蚵寮地區唯一一口淡水井。 南鯤鯓廟在興建凌霄寶殿時,重修「龍泉井」的建築改為圓頂,一年只在端午節使用「午時水」。 蚵寮濱海,龍泉井是當地蚵寮部落唯一一口淡水井,當地往下挖深都是鹹水,早年在沒有自來水時代,龍泉井供應蚵寮部落5、6百戶民生用水,非常重要。 現代化的飲水設施,食揊輕按水使自「龍喉」吐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