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2 09:26:31瀏覽1233|回應0|推薦0 | |
在馬祖旅遊中看到很多建築物的牆壁上都有攀緣植物附生,而且也長了很多小小的果實,團員都會問這是不是愛玉啊!可不可以洗愛玉冰來吃,一般的導遊可能會回答那是「薜荔」不是「愛玉」洗不出果膠的,今天就這兩種植物來探討一下。
首先探討的是「愛玉」這個名稱的由來:據《台灣通史.農業誌》記載,愛玉子“產于嘉義山中。舊誌未載其名。”清道光初年,有一位福建同安人經常到嘉義採購土特產,一日,路經大埔鄉間,因天熱口渴,就到溪邊找水喝,無意中見到溪水凝固成凍,用手捧起來喝,感覺涼沁心脾。回頭一看,見溪邊有棵樹的果子很特別,輕輕一揉就能擠出果漿來。於是他揀了一些果子回家,用水一洗,水馬上凝固成晶瑩剔透的果凍,灑上一些糖,味道特別好。這位同安人有位女兒叫愛玉,已經十五歲了,長得很漂亮,因在家裡沒什麼事可做,就做了一些果凍出去賣,結果,喝了果凍的人都覺得它清涼甘甜,十分可口,問她這是用什麼果實做成的?她也回答不出來,於是眾人就以她的名字為名,稱呼這種果凍為“愛玉凍”,而愛玉子這種植物也應此得名。
薜荔和愛玉(學名:F. punila var. awkeotsang)在分類上是屬於同一種植物的不同變種,兩者在外型上頗為相似,主要差異在於薜荔的葉形和隱花果均較愛玉為小而短;此外,辟荔主要分布於台灣全島低海拔平地或山麓,愛玉則分布於中海拔山區。
愛玉與薜荔(Ficus pumila var. pumila)在成年期葉部形態具有些微差異,愛玉葉形大而葉尖較銳尖,薜荔則是葉形小而葉尖較鈍。在隱花果大小具有明顯差異,愛玉隱花果長寬可達10x5公分,全果布滿白色斑點;薜荔之隱花果較愛玉偏圓而小,只有6.5x6.5公分左右,而且僅在授粉孔附近具有白色斑點。除了形態上的差異,其生化性質也有所差異,愛玉子含有二型的果膠酯酶,而在薜荔則只具有單型之果膠酯酶,顯示愛玉與薜荔不只在形態上,細胞分化上也有所不同。
愛玉籽可以搓揉出果膠製成愛玉冰,而薜荔的果實跟愛玉子一樣,果實浸出的黏液可製造涼粉及清涼飲料,也可入藥。也稱為木蓮。但由於果膠含量不多,所以比較不被重視。
馬祖芹壁村保留有許多馬祖早期特色古厝,類似於地中海風格,因此又被稱為「馬祖地中海」,村莊外北海域為龜島,可在芹壁村海岸上觀賞。 這裏有很多民宿和渡假村,住宿在這裏頗有到地中海的感覺。 具攀緣性的野生薜荔,每節均會長出氣根,能攀附在石壁、樹幹、水泥牆上,生存適應能力強,馬祖各島都能見到它的蹤影。 東引燈塔附近的山壁上長滿薜荔。 安平石灰窯四周長滿了薜荔。 崑山大學牆壁上的薜荔。 南部地區很多建築物的外牆爬滿了薜荔,美化兼隔熱。 三義木彫街旁的山壁上長滿薜荔,綠化又具有水土保持的功用。 一顆顆的果實懸掛在山壁上,經過的人不免駐足觀賞,是愛玉嗎?能吃嗎? 薜荔果剖開,未成熟的果實。 逐漸發育成熟的果實。 愛玉與薜荔兩者葉的比較。 愛玉隱花果較大,全果布滿白色斑點;薜荔之隱花果較愛玉偏圓且小,僅在授粉孔附近具有白色斑點。 愛玉子野外分布可由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以上之山區,目前主要分布於海拔 1200-1900公尺之中低海拔地區,為台灣特有種藤本植物。 愛玉籽。 全世界只有台灣有愛玉,但市面上卻充斥假貨,真愛玉是利用愛玉果實萃取果膠,需先削掉果皮,切開果實,翻面曬乾後剝下愛玉籽,再用布包著放到水裡搓洗,最後才會凝結成為果膠。 全世界只有台灣有愛玉,但為了節省成本,市面上多以動物明膠、洋菜膠、甚至工業用明膠製作「假」愛玉販售。 成堆的薜荔果。 薜荔果實含果膠質,可做「愛玉凍」食用,只是薜荔果膠含量比愛玉子少。 用濾網過濾後經三小時以上才會結凍。 因愛玉為僅產於台灣之特有亞種,除台灣外其他各地區所類似愛玉凍之凍狀食品皆為薜荔子所製成。如新加坡的文頭米(新加坡稱薜荔子為「文頭米」)及武夷山的薜荔凍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