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4 09:18:48瀏覽6|回應0|推薦0 | |
左鎮區位處山區,雖地勢不高,地形卻是高低起伏,形成半面山、斷崖、曲流、深谷等特殊地景,缺乏大而平坦的腹地,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此地是西拉雅族重要的居住區,他們來自新港社的支社「卓猴社」與「隙仔口社」[,境內仍有不少公廨,顯示他們不忘本的精神。此外菜寮溪化石的發現也令左鎮區受到考古界的重視,其中的重要發現包括有「早坂犀牛」與「左鎮人」等。左鎮區共月10個里,根據「南瀛古井誌」的調查共有26口古井,其中以睦光村的8口最多,中正村的7口次之,古井數目不多的原因可能是山區的山泉水不虞匱乏,很多地區的村民汲取現成的溪水,不用辛苦的鑿井取水。 在我們探查此區的古井時發現很多古井目前仍做為農業灌溉用,大都是以抽水馬達抽水。
為了找古井,走遍了左鎮區各里鄰。 榮和里有四口古井,我們只找到兩口,其中三重溪那口已被土石淹沒,菜寮那口已在建屋時被填平。 榮和里57-1號的古井,建於日據時代,口徑85公分。 榮和里147號位置很偏僻但十分寧靜。 問了工作中的女主人才知道井的位置。 此井建於日據時代,口徑為93公分。 創設142年的左鎮長老教會,不僅陪伴著左鎮人一同成長,在設立「拔馬平埔文物館」後,更成為一處回憶地方文化的老家。 位在左鎮教會前這口井是早期供應平埔族居民的日常用水。 此井在修路時巳在1990年被填平了。 位置在後方方形的下方。 「學仔內」簡姓公井隱匿於竹林中,沒有當地人帶領很難找到。 吉井口徑有118公分,目前仍以抽水馬達抽起井水灌溉農作物。 竹林內蚊子超多的。 中正里有古井七口 口社寮阿立祖壇為平埔族之公廨,據其沿革史之記載,阿立祖為平埔族之信仰, 左鎮始祖以平埔族人居多,約佔全鄉人口的八成,供奉阿立祖亦多,為當地一大特色 。 從中正里85-2號門前的小徑進入。
進入菜園內,有這位先生指示才找到古井。
磚砌井,口徑106公分。 古井上寫有昭和十年12月竣工。
井水仍然清澈,目前仍取水農業用。
多年前有位德藉老師和台籍老婆一家三口聚於井旁,共享汲水之樂。
此井位在中正里165-5號西北方的雜草中,不易尋找。
現居10多戶人家的中港嶺,2003年3月才裝設自來水,崇山峻嶺問散居的住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井,由當地居民帶領我們找到兩口井。 這口井直徑95公分,建於日治時期。 仍在使用中。 這口井口徑80公分,也是有抽水機抽水灌溉農作物。 左鎮鄉 北極殿玄天上帝 與 平埔族的阿立祖,早就「族群融合」了,漢人帶來的玄天上帝,尊敬原住民的阿立祖信仰,出資在 口社寮 興建阿立祖公廨,結盟合壇共處,傳為佳話。 北極殿前的大樹。 井在北極殿前的西側,有小鋼梯可下去。 此井建於日治時期,口徑有105公分。 睦光里古井,以磚砌居多,日據時代此地設有窯場,目前已被拆除。 此井位在睦光里橫山仔23號屋前竹林內。 沒有自來水之前,此井供應10多戶人家的民生用水,因水量不足,有人天不亮就來排隊等取水。 當地人帶領才找到此井。 此井建於第二次大 戰後,口徑75公分。 此井位在睦尖呈橫山仔30號,建於日治時期,口徑有92公分,使用中。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片的山蘇園。 一大片的山蘇園都靠抽取井水噴霧灌溉之。 睦光里59號民宅。 井上蓋滿雜物。 井深,目前仍抽水灌溉菜園。 主人很樂意與我們合影。 岡林里32-5號的這口井位在屋前香蕉園的草叢中。 整理後井口才露出。 井的口徑有83公分,深達2.93公尺,建於日治時期。 二寮里26號八龍殿。 原先井的位置在八龍殿餐廳內,外壁貼有瓷磚裝飾,井水甘甜,很多信徒取回飲用。 目前餐廳已拆除,井壁也剩下一半不到。
井中仍有泉水。 廟方仍刻意保留。
二寮里44號的民宅是竹筒厝,十分難得。 此井開於戰後,口徑相當大有400公分之大。 此井原本是土井,民國59年前後才改成磚造井。 井壁內側有鐵梯可下去。 十分驚奇此井的大口徑。 目前仍抽取井水灌溉用。 左鎮國小有一古井裝上壓水機仍在使用中。 |
|
( 不分類|不分類 ) |